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水稀释0.1mol/L的CH3COOH溶液,其中随水的量增加而增大的是  

①C(H+)                     ②n(H+)              ③ C(H+)/ C(CH3COOH)

④ C(CH3COOH)/ C(H+) ⑤ C(OH)            ⑥ C(CH3COO)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⑤                    D.②③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并灼烧(低于400℃),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的是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食盐溶液中除去SO 最合适的试剂是Ba(NO3)2

B.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25 ℃时,用醋酸溶液中和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CH3COOHVNaOH

D.AgCl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sp(AgX)=[Ag]·[X],故Ksp(AgI)<Ksp(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是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D是正确的,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3)25 ℃时,将a mol·L1的氨水与b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则混合前a     b(填“>”、“<”、或“=”), 用a、b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反应可以用熵判据来解释的是    

A.硫酸铜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

B.(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kJ/mol

C.CaO(s)+CO2(g)==CaCO3(s)           △H=-175.7kJ/mol

D.2H2(g)+O2(g) ==2H2O(l)             △H=-285.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将pH=5的盐酸稀释100倍所得溶液    

B. c(H)=1.0×10-7mol/L

C.c(H)=c(OH)=1×10-6mol/L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反应热

△H= -24.2kJ/moL;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

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9.4kJ/mol             B.-45.2 kJ/mol    C.+69.4kJ/mol     D.+45.2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1 mol氧原子的质量

D.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面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已知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填写编号)。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