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锰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其d轨道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
(2)MnO的熔点(1650℃)比MnS的熔点(1610℃)高,它们都属于离子晶体.前者熔点较高的原因是MnO的晶格能大.
(3)锰的一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Mn(BH42(THF)3,THF的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

①与Mn2+形成配位键的原子为O(填元素符号).
②B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其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③写出两种与BH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CH4(SiH4或NH4+).
(4)一种磁性材料的单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
①该晶胞中碳原子的原子坐标为($\frac{1}{2}$,$\frac{1}{2}$,$\frac{1}{2}$).
②Mn在晶体中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填“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最密”或“六方最密“) 堆积.
③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该晶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frac{296}{{N}_{A}×(a×1{0}^{-10})^{3}}$g/cm3

分析 (1)Mn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VIIB族,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d轨道上电子数为5,5个d电子分占5个g轨道时,能量较低;
(2)MnO的熔点(1650℃)比MnS的熔点(1610℃)高,二者熔点较高,应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
(3)①与Mn2+形成配位键的配体应为THF,即四氢呋喃,为有机配体,在四氢呋喃中,O原子上存在孤电子对,Mn2+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配位键;
②根据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BH4-的空间构型和中心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③求等电子体常采用的方法是上下左右平移元素,同时调电子数来确定,需保证原子个数相同;
(4)①根据晶胞图,晶胞中A原子的原子坐标为(0,0,0),为坐标原点,根据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原子位于立方晶胞体心,根据立体几何知识求出C原子的原子坐标;
②Mn在晶胞中均处于面心,据此判断Mn在晶体中的堆积方式;
③根据晶体密度公式ρ=$\frac{z{M}_{r}}{{N}_{A}V}$计算,其中z为一个晶胞的粒子数,Mr为一个粒子的相对质量,V为一个晶胞的体积.

解答 解:(1)Mn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VIIB族,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d轨道上电子数为5,5个d电子分占5个g轨道时,能量较低,则d轨道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5;
(2)MnO的熔点(1650℃)比MnS的熔点(1610℃)高,二者熔点较高,应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则MnO熔点较高的原因是:MnO的晶格能大,
故答案为:离子;MnO的晶格能大;
(3)①与Mn2+形成配位键的配体应为THF,即四氢呋喃,为有机配体,在四氢呋喃中,O原子上存在孤电子对,Mn2+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配位键,则与Mn2+形成配位键的原子为O,
故答案为:O;
②对于BH4-,根据VSEPR理论,中心B原子的配位原子数为BP=4,孤电子对数为LP=$\frac{3-1×4+1}{2}$=0,则其价电子对数为VP=BP+LP=4+0=4,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粒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
③等电子体是指原子数目相同,价电子数目也相同的粒子,则与BH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有CH4(SiH4或NH4+),
故答案为:CH4(SiH4或NH4+);
(4)①根据晶胞图,晶胞中A原子的原子坐标为(0,0,0),为坐标原点,根据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原子位于立方晶胞体心,根据立体几何知识不难求出C原子的原子坐标为($\frac{1}{2}$,$\frac{1}{2}$,$\frac{1}{2}$),
故答案为:($\frac{1}{2}$,$\frac{1}{2}$,$\frac{1}{2}$);
②Mn在晶胞中均处于面心,则Mn在晶体中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故答案为:面心立方最密;
③取1mol晶胞,则含有NA个晶胞,立方晶胞中,顶点粒子占$\frac{1}{8}$,面心粒子占$\frac{1}{2}$,晶胞内部粒子为整个晶胞所有,则一个晶胞中,C原子数目为1,Mn原子数目为$6×\frac{1}{2}$=3,Sn原子数目为$8×\frac{1}{8}$=1,则1mol晶胞的质量为m=1×12+3×55+1×119=296g,一个晶胞的体积为V0=a3pm3=a3×10-30cm3,则晶体的密度为$ρ=\frac{m}{{N}_{A}缺{V}_{0}}$=$\frac{296}{{N}_{A}×(a×1{0}^{-10})^{3}}$g/cm3
故答案为:$\frac{296}{{N}_{A}×(a×1{0}^{-10})^{3}}$g/cm3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结构知识,包含核外电子排布式,晶格能的比较,配位键的形成,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电子体原理,原子坐标的书写,晶体密度的计算.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原子坐标,记住“1”即“0”,本题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处理酸性废水中的Cr2O72-,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C.除去Cr2O72-的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D.随着电解的进行,石墨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据著名网站-网易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化离子作用,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
(1)下列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O4分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
B.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即不属于化学变化
C.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D.O4将来可用作更强有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
(2)制备O2-、O22-甚至O2+的化合物是可能存在的,通常它们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各种反应时生成的:
上述反应中,①(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氧化;②③(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还原.
(3)写出O22-的电子式:
(4)O2[PtF6]是一种含有O2+的化合物,请写出一种含有O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K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A、B,C、D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m、n、p分别是元素A、C、B、的单质,x、y、z是由A、B、C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y、z是气体且z是用于配制饮料,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D的单质可与热水发生置换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的单质起火燃烧时可用x作灭火剂
B.元素的非金属性:C>A>B
C.原了半径:D>C>B>A
D.B与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发生置换反应,并且做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将质量均为m的铝粉分别投入100mL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氢气在 相同状况下的体积比为2:5,求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电解Na2SO3溶液,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若消耗12.6gNa2SO3,则阴极区变化的质量为4.4g (假设该过程中所有液体进出口密闭)
B.b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SO32-+H2O-e-═SO42-+2H+
C.电子由a经内电路流向b电极
D.图中b极连接电源的正极,C 口流出的物质是亚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淀粉在稀酸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
C.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D.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大爆炸造成巨量危险化学品NaCN(氰化钠)的部分泄露.泄露的NaCN可用双氧水处理,其反应为:NaCN+H2O2+H2O=NaHCO3+NH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N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
B.H2O2在该反应中做还原剂
C.NaCN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D.生成0.1 mol NH3时,有0.2 mol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5℃时,向20.00m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CH3CO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点 ②时NaOH溶液恰好被中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 ①②之间一定为c(Na+)>c(CH3COOO-)>c(OH-)>c(H+
B.点 ③处有c(Na+)=c(CH3COOO-)+c(CH3COOH)
C.点①②③④处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额为 ②③④①
D.点④处有c(H+)+c(CH3COOH)=2c(OH-)-c(CH3CO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