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蒸发: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 |
B. | 蒸馏:开始蒸馏时应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 |
C. | 分液: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烧杯 | |
D. | 量取: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8.0mL液体 |
分析 A.蒸发时,利用余热加热;
B.蒸馏时,先开冷凝水,防止馏分散失,蒸馏完毕后,先撤酒精灯;
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
D.液体的体积与量筒规格接近,减小误差,且量筒感量为0.1mL.
解答 解:A.蒸发时,利用余热加热,则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故A错误;
B.蒸馏时,先开冷凝水,防止馏分散失,蒸馏完毕后,先撤酒精灯,保证馏分完全接收,故B错误;
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
D.液体的体积与量筒规格接近,减小误差,且量筒感量为0.1mL,则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8.0mL液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b}{2a}$mol-1 | B. | $\frac{a}{4b}$mol-1 | C. | $\frac{a}{b}$mol-1 | D. | $\frac{b}{a}$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 |
B. | 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 |
C. | 101 kPa时,2H2(g)+O2(g)=2H2O(l)△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 |
D. | 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NaOH | B. | 加入纯醋酸 | C. | 加水 | D. | 降低温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 |
B. |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 |
C. |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 |
D. | 1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编号 | 纯锌粉 | 0.2 mol/L硫酸溶液 | 温度 | 硫酸铜固体 |
Ⅰ | 2.0 g | 10.0 mL | 25℃ | 0 |
Ⅱ | 2.0 g | 10.0 mL | t℃ | 0 |
Ⅲ | 2.0 g | 10.0 mL | 35℃ | 0.2 g |
Ⅳ | 2.0 g | 10.0 mL | 35℃ | 4.0 g |
A. | 选择Ⅱ和Ⅲ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t=25 | |
B. | 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大 | |
C. | 根据该方案,可以探究浓度、温度、固体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D. | 根据该实验方案得出反应速率大小可能是Ⅲ>Ⅱ>Ⅰ>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 L HF中含原子数为2NA | |
C. | 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 |
D. | 7.1g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