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因此NF3在空气中泄漏时不易被察觉
C.一旦NF3泄漏,可以用石灰水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D.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02×1023,生成22.4L NO气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混合物A中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列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变[已知: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据此判断:
(1)固体B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铜常用于制造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来源广泛,易于从自然界冶炼得到
B.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
C.铜的外观为紫红色,大方美观,易于被人们接受
D.铜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转化为铜绿,铜绿具有抗腐蚀能力,易于流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w2>2w1(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B.7.8g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2mol电子
C.CO2、SO3、NO2和水反应均能生成酸,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D. 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 生反应:H2(g)+Br2(g) 2HBr(g) ΔH<0。 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T2>T1 B.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
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
D.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验证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 证明温度 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 验证铁 发生析氢腐蚀 | 验证AgCl 溶解度大于Ag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
B.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4 ℃时,纯水的pH=7
B.温度升高,纯水中的c(H+)增大,c(OH-)减小
C.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
D.向水中加入酸或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离子积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试验:
(1)银镜反应时,生成Ag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反应后葡萄糖变为________,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与乙酸反应生成酯,从理论上讲完全酯化需要________g乙酸。
(3)若使之完全转化为CO2和H2O,所需氧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