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已知:C(金刚石,固)→C(石墨,固)+1.9kJ,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等质量的石墨比金刚石能量高
C.发生了物理变化
D.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分析 A、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B、由热化学方程式C(金刚石,固)→C(石墨,固)+1.9kJ分析;
C、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解答 解:A、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所以金刚石比石墨能量低,故A正确;
B、C(金刚石,固)→C(石墨,固)+1.9kJ可见,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故B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所以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即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注意能量越低越稳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保存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HF溶液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B.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为防止被氧化,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D.硝酸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1-甲基-3-乙基苯B.1-甲基-3-苯乙烯C.间甲基苯乙烯D.间乙基甲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1表示mA(g)+nB(g)?pC(g)+qD(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2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  )
A.m+n<p+q△H>0B.m+n>p+q△H>0C.m+n<p+q△H<0D.m+n>p+q△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A、B、C、D为4种钠的化合物,A、B、C和盐酸反应均得到D,将固体C加热可制得A,若在A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又可制得C,若B与C的溶液混合可制得A,试推断:
(1)A是Na2CO3,B是NaOH,C是NaHCO3,D是NaCl.
(2)完成有关反应方程式:A→CNa2CO3+CO2+H2O═2NaHCO3;B+C→ANaOH+NaHCO3═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相同状况下,pH=2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的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表面积相同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V(HX)>V(H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X的水溶液的碱性一定强于NaY水溶液的碱性
B.HX一定是弱酸
C.反应结束时两者所用时间相同
D.浓度:C(HX)>C(H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教师在课堂中演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1)实验是为了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请问试管A中盛放的药品是②(填序号)
(①碳酸钠  ②碳酸氢钠).
(2)写出加热时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Ⅱ中澄清石灰水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向剩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还含有MgO、Al2O3、Fe2O3等杂质,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铬铁矿和碳酸钠混合充分焙烧.
Ⅱ.焙烧后的固体加水浸取,分离得到溶液A和固体A.
Ⅲ.向溶液A中加入醋酸调pH约7~8,分离得到溶液B和固体B.
Ⅳ.再向溶液B中继续加醋酸酸化,使溶液pH小于5.
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得到重铬酸钾晶体.
(1)Ⅰ中焙烧发生的反应如下,配平并填写空缺:
①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②Na2CO3+Al2O3═2NaAlO2+CO2
(2)固体A中主要含有Fe2O3、MgO(填写化学式).
(3)已知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CrO42-+2H+?Cr2O72-+H2O.Ⅳ中调节溶液pH<5时,其目的是由于存在反应平衡Cr2O72-+H2O?2CrO42-+2H+,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左移,作用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
(4)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r2O7+2KCl═K2Cr2O7↓+2NaCl
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KClNaClK2Cr2O7Na2Cr2O7
溶解度
(g/100g水)
02835.74.7163
4040.136.426.3215
8051.33873376
①该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低温下四种物质中K2Cr2O7的溶解度最小,利用复分解反应在低温下可以得到重铬酸钾.
②获得K2Cr2O7晶体的操作有多步组成,依次是:加入KCl固体、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
(5)Ⅲ中固体B中主要含氢氧化铝,还含少量镁、铁的难溶化合物及可溶性杂质,精确分析固体B中氢氧化铝含量的方法是:称取n g样品,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填写试剂名称)、溶解、过滤、再通入过量的CO2、…灼烧、冷却、称量,得干燥固体m 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frac{26m}{17n}$(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溶液中含有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SiO32-和Br-浓度都会减小B.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
C.该过程中不会有沉淀生成D.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