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制备纯碱,方案如下:
(一)实验原理: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和过量二氧化碳,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1)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Na++H2O+NH3+CO2═NaHCO3↓+NH4+
(二)实验装置:所需实验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
(2)组装好装置,然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中间的烧瓶中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并将其浸入冰水中;D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E中加入足量浓氨水;B中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于(可分多次加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选择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的好处是盐酸易挥发,CO2中混入HCl.
(4)先打开K2(填K1或K2),将装置A或E中的试剂慢慢加入圆底烧瓶.大约20分钟左右时,观察到饱和食盐水上方有大量的白雾现象时,再打开K1(填K1或K2),将装置A或E中的试剂慢慢加入圆底烧瓶,大约5分钟即有浑浊出现,约15分钟出现大量白色固体.
(四)纯碱制备:
(5)上述实验结束后,欲得到纯碱,将固体过滤、洗涤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加热(或灼烧)(不加任何其它试剂,装置任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若将上述操作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浓硫酸,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0.28g,则制得的纯碱质量为1.06g.

分析 图中装置A、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D、E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制得碳酸钠.
(1)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和过量二氧化碳,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实验需要制备原料气氨气与二氧化碳,装置气密性要好;
(3)根据仪器的结构特征,可知A为分液漏斗;盐酸易挥发,用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氯化氢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反应;
(4)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易溶于水,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氨水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生成氨气;
大约20分钟左右时,观察到饱和食盐水上方有有大量的白雾时,氨气在氯化钠溶液中已经饱和;
(5)碳酸氢钠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固体增重为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纯碱质量.

解答 解:图中装置A、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D、E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制得碳酸钠.(1)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和过量二氧化碳,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a++H2O+NH3+CO2═NaHCO3↓+NH4+,故答案为:Na++H2O+NH3+CO2═NaHCO3↓+NH4+
(2)模拟工业制备纯碱:NaCl+H2O+NH3+CO2═NaHCO3↓+NH4Cl,图中装置A、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D、E制取氨气,装置气密性要好,所以仪器按上图组装好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根据仪器特点可知A为分液漏斗,二氧化碳为制备纯碱的原料气体,氯化氢能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氯化氢易挥发,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影响后续反应,所以用难挥发的硫酸分多次和碳酸钙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盐酸易挥发,CO2中混入HCl;
(4)因氨气溶解度大,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大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所以实验过程中先通入氨气,先打开K2,将装置E中的试剂慢慢加入圆底烧瓶,烧瓶中氢氧化钠遇水放热,同时电离出大量OH-离子,使NH3+H2O?NH3•H2O?NH4++OH-平衡逆向移动,产生氨气,大约20分钟左右时,观察到饱和食盐水上方有大量的白雾时,氨气在氯化钠溶液中已经饱和,所以再打开K1,制取二氧化碳通入二氧化碳反应,
故答案为:K2;大量的白雾;K1
(5)碳酸氢钠受热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2Na2O2+2CO2=2Na2CO3+O2,固体增重为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n(CO)═0.1mol,根据碳原子守恒:n(CO2)=n(CO)=$\frac{0.28g}{28g/mol}$0.01mol,
由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可知n(Na2CO3)=n(CO2)=0.01mol,则制得的纯碱质量为:m(Na2CO3)=nM=0.01mol×106g/mol=1.06g,
故答案为:加热(或灼烧);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1.06.

点评 本题是一道有关工业制纯碱知识的综合实验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制碱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3.01×1023个OH-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是4.5 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5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其主要利用离子反应的原理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生产出产品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生产流程示意如图

可能使用到的溶解度信息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是NH3(化学式),“吸收合成车间”主要合成碳酸氢钠固体,在吸收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H2O+NH3═NaHCO3↓+NH4Cl.
(2)气体B通过增压机压入吸收塔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压,提高CO2在吸收塔②中的溶解量,从而提高HCO3-的浓度,有利于形成NaHCO3沉淀.
(3)生产中有一道工艺叫“冷析”(控制温度约5℃左右),“冷析”应该发生在D.
A、精盐车间        B、吸收合成车间       C、纯碱车间        D、氮肥车间
(4)氮肥车间分离出氯化铵之后的母液,可以循环至吸收塔①中继续使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NaCl的利用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循环利用的是CO2(化学式).
(5)对于日产200吨纯碱的生产企业来说,如果NaCl的利用率为96%,则,精盐厂需要日供精盐230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A、B、C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化学平衡:aA(g)+bB(g)?xC(g),符合图1所示的关系(c%表示平衡混合气中产物C的百分含量,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在图2中,Y轴是指:(  )
A.反应物A的转化率B.平衡混合气中物质B的质量分数
C.平衡混合气的密度D.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工业上用化学法除锅炉的水垢时,先向锅炉中注入饱和Na2CO3溶液侵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Ksp(CaCO3)=1×10-10,Ksp(Ca SO4)=1×1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增大
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aq)+CaSO4(s)?CaCO3(s)+SO42-(aq)
C.该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约为1×10-3g
D.CaCO3和CaSO4共存的体系中,一定有$\frac{c(S{O}_{4}^{2-})}{c(C{O}_{3}^{2-})}$=9×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1)白磷、红磷是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气不足时生成P4O6,空气充足时生成P4O10
①已知298K时白磷、红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2kJ•mol-1
P(红磷,s)+$\frac{5}{4}$O2(g)═$\frac{1}{4}$P4O10(s)△H2=-738.5kJ•mol-1
则该温度下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
②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Cl--Cl 243,P--Cl 331.

则反应P4(s,白磷)+6Cl2(g)═4PCl3(s)的反应热△H=-1326kJ/mol.
(2)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220kJ•mol-1
①H2的燃烧热△H=-285.8kJ/mol.
②1molH2和0.5mol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95.8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已知: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现有温度、容积相同的4个密闭容器,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容器1234
反应物投入量
(始态)
1mol CO2
3mol H2
1mol CH3OH
1mol H2O
2mol CH3OH
2mol H2O
0.8mol CO2
2.4mol H2
0.2mol CH3OH
0.2mol H2O
CH3OH的平衡浓度/mol•L-1c1c2c3c4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 x kJ吸收y kJ吸收z kJ放出 w kJ
体系压强/Pap1p2p3p4
反应物转化率a1a2a3a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A.2c2<c3  2y>z     B. p1=p2 x=y
C.(a1+a3)<1       D.若x=24.5kJ,则w=14.7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X是CO2,Y是NH3(填化学式);
(3)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CaCO3+2NaCl═Na2CO3+CaCl2
(4)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b;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5)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或原料利用率高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①太阳能  ②天然气   ③地热能 ④煤  ⑤生物质能 ⑥石油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⑦⑧B.①③⑤⑦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