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9H10O2,A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一溴代物B,可发生如下转化关系(无机产物略):

其中K物质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结构.
已知:①当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相连时,易发生如下转化:RCH═CHOH→RCH2CHO;②-ONa连在烃基上不会被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与I中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检验该官能团的试剂是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上述变化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①⑥(填反应编号).
(3)写出结构简式,G:CH3COOCH=CH2,M: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K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OH→+H2O.
(5)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III.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NaOH反应.

分析 由G发生加聚反应产物结构式可知,G为CH3COOCH=CH2,G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F与C,F氧化生成E,E转化得到C,故C为羧酸盐,且F、E、C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目为2,故C结构简式为CH3COONa,F为CH3CHO(CH2=CHOH不稳定),E为CH3COOH.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9H10O2,不饱和度为$\frac{2×9+2-10}{2}$=5,A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一溴代物B,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C与D,D可以连续氧化生成J,则A含有酯基,J酸化得到K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K中含有酚羟基,故A含有苯环,而K中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结构,应含有2个不同侧链且处于对位,综上分析可知A为,B为,D为,I为,J为,K为,M为,据此解答.

解答 解:由G发生加聚反应产物结构式可知,G为CH3COOCH=CH2,G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F与C,F氧化生成E,E转化得到C,故C为羧酸盐,且F、E、C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目为2,故C结构简式为CH3COONa,F为CH3CHO(CH2=CHOH不稳定),E为CH3COOH.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9H10O2,不饱和度为$\frac{2×9+2-10}{2}$=5,A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一溴代物B,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C与D,D可以连续氧化生成J,则A含有酯基,J酸化得到K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K中含有酚羟基,故A含有苯环,而K中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结构,应含有2个不同侧链且处于对位,综上分析可知A为,B为,D为,I为,J为,K为,M为
(1)F为CH3CHO,I为,均含有醛基,检验该醛基的试剂是: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上述变化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①⑥,故答案为:①⑥;
(3)由上述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CH2,M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CH3COOCH=CH2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K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OH→+H2O,
故答案为:+NaOH→+H2O;
(5)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
I.含有苯环,II.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III.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NaOH反应,则其中1个取代基为-OOCH,若另外取代基为-CH2CH3,有邻、间、对3种,若另外取代基为2个-CH3,2个-CH3有邻、间、对3种位置,对应的-OOCH分别有2种、3种、1种位置,故共有9种,
故答案为:9.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是对有机物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注意根据G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与反应条件利用正推法与逆推法结合推断,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CO32-、NH4+、Na+、K+.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向200ml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30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g沉淀不溶.(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12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
A.c(CO32-)=0.01mol•L-1,c(NH4+)<c(SO42-
B.如果上述6种离子都存在,则c(Cl-)>c(SO42-
C.一定存在SO42-、CO32-、NH4+,可能存在Cl-、Na+、K+
D.一定存在SO42-、CO32-、NH4+、Cl-,一定不存在Na+、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MnO2和锌是制造锌锰电池的主要原料,一种新工艺采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Al2O3和SiO2杂质)和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含少量FeS、CuS、CdS杂质)为原料生产MnO2和锌,其简化工艺流程如下(中间产物的固体部分已经略去):

已知:
①浸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杂质FeS、CuS、CdS也会发生类似反应.
②某些金属离子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Zn2+Mn2+Fe2+Fe3+Al3+
pH8.010.19.03.2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浸取时Al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
(2)步骤Ⅱ中还原回收得到的金属单质是Cu、Cd.
(3)步骤Ⅲ中Mn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成Fe3+,适宜选作物质W的试剂为BD(选填编号).
A.NaOH    B.ZnO    C.NH3•H2O    D.MnCO3
(4)酸性锌锰干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5)MnSO4可用于制备MnCO3,Mn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也可制得MnO2
已知25℃,101kPa时:
Mn(s)+O2(g)=MnO2(s)△H1=-520kJ•mol-1
C(s)+O2(g)=CO2(g)△H2=-393.5kJ•mol-1
2Mn(s)+2C(s)+3O2(g)=2MnCO3(s)△H3=-894kJ•mol-1
Mn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Mn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MnCO3(s)+O2(g)═2MnO2(s)+2CO2(g)△H=-933kJ•mol-1
(6)按照图示流程,若某次生产过程中使用了100t闪锌矿,其中ZnS含量为80%,浸取时ZnS的损失率为3%,最终得到87t MnO2.假设流程中每个步骤都反应完全,电解(使用惰性电极)时无其他产物生成,则流程中除杂质所引入的锌元素的质量为13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有机产品Z可以由原料X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得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
B.X与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在光照条件下,Z中的苯环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D.Z中所有不饱和键均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反应式为C6H5OH-28e-+11H2O═6CO2↑+28H+
B.电子流向为a→负载→b→质子交换膜→a
C.H+由右室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左室
D.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正极产生2.24L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BaCl2•xH2O是用途广泛的基础化工产品.我国目前主要是用盐酸和硫化钡(含少量Mg2+、Fe3+等)反应生产BaCl2•x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室温时Ksp[Mg(OH)2]=1.8×10-11,Ksp[Fe(OH)3]=4.0×10-38,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中生成的H2S用足量氨水吸收,一定条件下向所得溶液中通入空气,又可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2S+O2+2H2O═4NH3•H2O+2S↓.
(2)所得氯化钡粗液中含硫化合物(H2S、HS-等)影响产品质量,可鼓入预热后的空气吹除,预热空气的目的是升高温度,减小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利于吹除硫化氢;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
(3)热空气吹除时会有部分HS-转变为S2O${\;}_{3}^{2-}$,使产品仍达不到纯度要求,可再进行酸化脱硫,酸化脱硫时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
(4)室温时,若加碱调溶液pH调至9,则完全沉淀的离子是Fe3+,另一离子浓度为0.18mol/L(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认为该离子完全沉淀).
若向0.1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出现的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并有气体放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3CO32-+3H2O═2Fe(OH)3↓+3CO2↑.
(5)将足量的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无明显现象无(填“有”或“无”),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气体,写出所得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c(Na+)>c(HSO3-)>c(H+)>c(SO32-)>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AlCl3在熔融状态时离子总数为0.4NA
B.一定量的浓硫酸与Xg Zn反应,若转移的电子为0.4 mol,则参加反应的硫酸分子数目一定等于0.4NA
C.高温下,16.8g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7NA
D.向含有0.2 mol FeCl3的两份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Na2S、通入过量H2S气体,则产生的沉淀比为:$\frac{0.3{N}_{A}}{0.1{N}_{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X、Y、Z、W、Q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Z、Q相邻,Q与X最高能层上的电子数相同,W原子核外有七种不同能级的电子,且最高能级上没有未成对电子,W与X可形成W2X和WX两种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X能与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分子,该分子的电子式为
(2)W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
(3)Z单质能溶于水,水液呈黄绿色,在其中通人Y的某种氧化物,溶液颜色褪去,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Cl2+SO2+2H2O=2HCl+H2SO4
(4)Y、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Y<Z(填“>”、“<”或“=”). X与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的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
(5)已知X分别与元素碳、氮形成化合物有如下反应:
2CX(g)+X2(g)═2CX2(g)△H=-566.0kJ•mol-1
N2(g)+X2(g)═2NX(g)△H=189.5kJ•mol-1
2NX(g)+X2(g)═2NX2(g)△H=-112.97kJ•mol-1
写出NX2与CX反应生成大气中存在的两种气态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2NO2(g)+4CO(g)=N2(g)+4CO2(g)△H=-1208.53 kJ•mol-1
(6)Y与磷原子形成P4Y3分子,该分子中没有π键,且各原子最外层均已达8电子结构,则一个P4Y3分子中含有的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个数分别为6个、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 (CH26N4H+与1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为粉红(或浅红)色;
(2)滴定结果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
125.001.0221.03
225.002.0021.99
325.000.2020.20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8.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