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若在标准状态下收集到33.6L的氯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3mol.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4)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将B装置冷却(或将B装置放在冷水浴中).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2HCl═CaCl2+2H2O.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在A和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5)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B
A.食盐         B.食醋          C.烧碱           D.纯碱.

分析 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剩余氯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依据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分析,每4molHCl反应,只有2molHCl被氧化;
(2)氯气与碱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
(3)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在环境中;
(4)根据题意知,降低温度即可;氢氧化钙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
(5)酸性条件下生成HClO,漂白性增强.

解答 解:(1)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MnO2+4HCl(浓) $\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每4molHCl反应,生成1molCl2,只有2molHCl被氧化,若在标准状态下收集到33.6L的氯气物质的量=$\frac{33.6L}{22.4L/mol}$=1.5mol,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3mol,
故答案为:3mol;
(2)因氯气与碱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因氯气有毒,则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4)①因温度较高时发生副反应生成Ca(ClO32,则可将B装置冷却来避免该副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将B装置冷却(或将B装置放在冷水浴中);
②因浓盐酸易挥发,则另一个副反应为HCl与碱石灰反应,反应为Ca(OH)2+2HCl═CaCl2+2H2O,所以应除去氯气中的HCl,即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可除去HCl,
故答案为:Ca(OH)2+2HCl═CaCl2+2H2O;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
(5)酸性条件下生成HClO,漂白性增强,只有B符合,A为中性,C、D为碱性,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尾气的处理等知识点,注意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分析(4),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镍镉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的电解液可以选用KOH溶液,负极是Cd,正极是NiOOH
B.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Cd-2e-+2OH-=Cd(OH)2
C.该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的溶液PH降低
D.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e-+2OH-=2NiOOH+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分液漏斗和容量瓶时,首先要查漏
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C.向试管中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一定要垫石棉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果25℃,Kw=10-14,100℃时,Kw=10-12
(1)25℃,0.1mol/L的盐酸中,c(H+)=0.1mol/L,由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c(OH-)=10-13mol/L;
(2)100℃时,0.1mol/L NaOH溶液中,c(OH-)=0.1mol/L,由水电离出的c(H+)=10-11mol/L,c(OH-)=10-1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向某分散系中逐滴加入硫酸,测得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分散系可能是(  )
A.硝酸钙与硫酸钾的混合液B.氯化钡与碳酸钠的混合液
C.硫酸镁与氢氧化钾的混合液D.氯化铝与硝酸钠的混合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碘化钠是实验室常见分析试剂,常用于医疗和照相业.工业上用铁屑还原法来制备,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碘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IO3-+5I-+3H2O;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frac{\underline{\;高温\;}}{\;}$2 Fe2O3+4H2O.
(2)纯净的NaI为白色晶体,在空气和水溶液中因逐渐析出碘而变黄或棕.欲制得较纯净的NaI,在浓缩、冷却时最好采取的措施是C(填字母序).
A.低压蒸发浓缩,快速降温冷却
B.常压蒸发浓缩,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C.低压蒸发浓缩,并充入氮气隔绝空气
(3)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游离的碘(I2)的具体操作: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解,(于试管中并滴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未变蓝色,证明碘已完全转化,产品中没有游离碘;如果溶液变蓝,则说明碘没有转化完全,产品中含有游离碘.
(4)通过下列方法可以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m g成品,溶解并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用a mol•L-1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消耗硫代硫酸钠VmL,据此NaI纯度的计算式为(不必求出最后结果)$\frac{{m-127aV×{{10}^{-3}}}}{m}×100%$.
(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相对原子质量S-32,Na-23,I-1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拟用粗氧化铜(含少量FeO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铜,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O+2H+=Cu2++H2O.
(2)步骤②中加入H2O2的目的:将Fe2+氧化成Fe3+,沉淀Ⅱ的化学式为:Fe(OH)3
(3)已知: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1.93.2
Cu2+4.76.7
Fe2+79
步骤③中调节溶液pH的试剂X可以是BC(双选,填编号).
A.NaOH       B.CuO    C.Cu(OH)2    D.NH3•H2O
(4)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为得到无水CuCl2,步骤⑤需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CuCl2•2H2O,原因是干燥的HCl气流既可抑制Cu2+的水解,还能带走CuCl2•2H2O受热产生的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效果相同B.生成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NH3
C.CO2可被循环使用D.往甲中通CO2有利于制备(NH4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下列分子结构:CO2、CH4、PCl5、Na2O2、MgF2,其中原子的最外层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CH4、PCl5,是离子化合物,且离子个数之比是2:1或1:2的是Na2O2、Mg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