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 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 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AlCl3和MgSO4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原溶液中Cl-与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1B.4∶1C.5∶1D.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 ΔH1=-159.47 kJ·mol-1
反应Ⅱ:NH2CO2NH4(s) CO(NH2)2(s)+H2O(g) ΔH2=+72.49 kJ·mol-1
总反应Ⅲ:2NH3(g)+CO2(g) CO(NH2)2(s)+H2O(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相同条件下,反应Ⅰ分别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和绝热恒容容器中进行,二者均达到平衡后,c(CO2)恒温________c(CO2)绝热(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ΔH3=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反应Ⅰ中影响c(CO2)的因素,在恒温下将0.4 mol NH3和0.2 mol CO2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t1时达到化学平衡,c(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0~t1时间内该化学反应速率υ(NH3)=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t1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 L,t2时达到新的平衡。请在图甲中画出t1~t2时间内c(CO2)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50 ℃时,将2 mol NH3和1 mol CO2置于a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Ⅲ,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转化率约为73%,然后分别在温度为160 ℃、170 ℃、180 ℃、190 ℃时,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转化率并绘制变化曲线(见图乙)。在150~170 ℃之间,CO2转化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180 ℃时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4)侯氏制碱法主要原料为NaCl、CO2和NH3,其主要副产品为NH4Cl,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常数Kb=1.8×10-5,则0.2 mol·L-1 NH4Cl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取近似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A为浓硫酸,B为K2SO3,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 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变浑浊后澄清
C. 若A为醋酸,B为CaCO3,C中盛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D. 若A为双氧水,B为MnO2,C中盛Na2S溶液,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②: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⑤为置换反应(反应条件已略去,漂白粉主要成分为Ca(ClO)2;)。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B.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 1
C.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D.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的还原性强于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高碘酸H5IO6加入MnSO4溶液中可使溶液呈紫红色,已知H5IO6在反应中发生如下过程:H5IO6→HIO3。完成下列填空:
(1)将该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正确位置,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
(2)生成2 mol的HIO3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若向H5IO6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将碘元素还原成I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盐酸 b.硫化氢 c.溴化钠 d.硫酸亚铁
(4)若向H5IO6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同时有大量气体产生。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uSO4分解产物
Ⅰ.甲同学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铜分解的气态产物SO3、SO2和O2,并验证SO2的还原性。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上述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排序为A、D、___E、F(填代号)。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能证明有SO3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
(3)在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红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溶液,说明A中分解产物有:___;待C中有明显现象后,F开始收集气体,F装置中集气瓶收集到了少量气体,该气体是___(填化学式)。
(4)为了验证SO2的还原性,取E装置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设计如下实验:
a.滴加少量的NH4SCN溶液 b.滴加少量的K3[Fe(CN)6]溶液
c.滴加酸性KMnO4溶液 d.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其中,方案合理的有____(填代号),写出E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Ⅱ.乙同学利用A中残留固体验证固体产物(假设硫酸铜已完全分解)查阅资料知,铜有+2、+1价,且分解产物中不含0价的铜。Cu2O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生反应:Cu2O+2H+ =Cu+Cu2++H2O。
(5)为了验证固体产物中是否有Cu2O,设计了下列4种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
甲: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蓝色
乙: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蓝色
丙: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
丁: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通入氢气,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红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废旧锌锰电池初步处理分选出的含锰废料(MnO2、MnOOH、MnO及少量Fe、Pb等)为原料制备高纯MnCl2·xH2O,实现锰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资料a.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pH高于5.5时易被O2氧化。
资料b.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Mn(OH)2 | Pb(OH)2 | Fe(OH)3 | |
开始沉淀时 | 8.1 | 6.5 | 1.9 |
完全沉淀时 | 10.1 | 8.5 | 3.2 |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1
(1)过程Ⅰ的目的是浸出锰。经检验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n2+、Fe3+、Pb2+和H+。
①MnOOH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滤液1中只含Fe3+不含Fe2+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3+由Fe2+转化而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a.2Fe2++Cl2=2Fe3+2Cl-
b.4Fe2++O2+4H+=2Fe3++2H2O
c.……
写出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的目的是除铁。有如下两种方法,
ⅰ.氨水法:将滤液1先稀释,再加适量10%的氨水,过滤。
ⅱ.焙烧法:将滤液1浓缩得到的固体于290℃焙烧,冷却,取焙烧物,加水溶解,过滤,再加盐酸酸化至pH小于5.5。
已知:焙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Cl3+3O2=2Fe2O3+3Cl2,MnCl2和PbCl2不发生变化。
①氨水法除铁时,溶液pH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之间。
②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
(3)过程Ⅲ的目的是除铅。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4)过程Ⅳ所得固体中的x的测定如下,取m1g样品,置于氯化氢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变为m2g。则x=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9月12日11时2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一号02D卫星发射升空。资源一号02D卫星将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监理工作提供稳定的数据保障,同时兼顾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相关领域应用需求。
(1)卫星改变运行的路线时需要喷火消耗燃料,其燃料一般是肼(N2H4)。肼中N的化合价是___,肼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
N2H4+O2N2+2H2O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每生成1molH2O转移电子___mol。
(2)近几年来,太原市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的喷雾车、洒水车都是为了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有粉尘的空气是否属于胶体___(填“是”或“否”),证明的方法是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