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反应Ⅰ:CO(g)+2H2(g)?CH3OH(g)△H1
反应Ⅱ:2CH3OH(g)?CH3OCH3(g)+H2O(g)、△H2
反应Ⅲ:2CO(g)+4H2(g)?CH3OCH3(g)+H2O(g)△H3
相关反应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及其大小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K反应I反应Ⅱ已知:
K1>K2>K1′>K2
298K1K2
328K1K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自发性可能自发(填“一定自发”、“可能自发”或“一定不自发”);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H}_{2}O)•c(C{H}_{3}OC{H}_{3})}{{c}^{2}(C{H}_{3}OH)}$,反应Ⅲ的△H3和△H1、△H2的关系△H3=2×△H1+△H2反应.
(2)在合成过程中,因为有CO(g)+H2O(g)?CO2(g)+H2(g)反应发生,所以能提高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此反应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应II、III正向移动;同时此反应生成了H2,有利于反应I、III正向移动.
(3)如图1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反应I(按物质的量比:n(CO):n(H2)=1:2)中压强为0.1MPa和5.0MPa下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压强为5.0MPa、温度为200℃时,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43.75%.

(4)反应Ⅲ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试判断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生成物C浓度或升高温度.
②若t4扩大容器体积,t5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的变化曲线.

分析 (1)分析图表K1>K1′判断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再根据反应自发进行依据△G=△H-T△S判断;根据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写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由盖斯定律得反应Ⅲ的△H3和△H1、△H2的关系;
(2)CO(g)+H2O(g)?CO2(g)+H2(g)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应II、III正向移动;同时此反应生成了H2,有利于反应I、III正向移动;
(3)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图象,判断A、B两条曲线对应的压强,从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3mol气体,生成物有2mol气体,所以压强增大时平衡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在200℃时,转化率高的压强大,故A曲线对应压强为5.0MPa,曲线对应压强为0.1MPa,从图中可知压强为5.0MPa、温度为200℃时CO的转化率为0.7,然后利用三段式列式计算甲醇物质的量分数.
(4)①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且正反应是放热的化学反应,t2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时反应速率大于t2时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t4时降压,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减小,在t5时达到新的平衡状态,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6点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增大,大于原平衡浓度,据此画出变化的图象.

解答 解:(1)由图表K1>K1′判断反应Ⅰ为放热反应,△H<0,该反应是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S<0,则
根据△G=△H-T△S,温度较低时△G<0,能自发进行,温度较高时△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所以该反应可能自发;
反应Ⅱ:2CH3OH(g)?CH3OCH3(g)+H2O(g);K=$\frac{c({H}_{2}O)•c(C{H}_{3}OC{H}_{3})}{{c}^{2}(C{H}_{3}OH)^{\;}}$;
已知:反应Ⅰ:CO(g)+2H2(g)?CH3OH(g)△H1
反应Ⅱ:2CH3OH(g)?CH3OCH3(g)+H2O(g)、△H2
反应Ⅲ:2CO(g)+4H2(g)?CH3OCH3(g)+H2O(g)△H3
根据盖斯定律,Ⅰ×2+Ⅱ=Ⅲ,则,△H3=2×△H1+△H2
故答案为:可能自发;K=$\frac{c({H}_{2}O)•c(C{H}_{3}OC{H}_{3})}{{c}^{2}(C{H}_{3}OH)}$;△H3=2×△H1+△H2
(2)CO(g)+H2O(g)?CO2(g)+H2(g)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应II、III正向移动;同时此反应生成了H2,有利于反应I、III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此反应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应II、III正向移动;同时此反应生成了H2,有利于反应I、III正向移动;
(3)从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3mol气体,生成物有2mol气体,所以压强增大时平衡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在200℃时,转化率高的压强大,故A曲线对应压强为5.0MPa,曲线对应压强为0.1MPa,从图中可知压强为0.1MPa、温度为200℃时CO的转化率为0.7,
设加入COamol,则有H22amol
                     CO(g)+2H2(g)?CH3OH(g).
反应前(mol)  a          2a                 0
反应了(mol) 0.7a      1.4a              0.7a
平衡时(mol) 0.3a       0.6a             0.7a
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frac{0.7a}{0.3a+0.6a+0.7a}×100%$=43.75%;
故答案为:43.75%;
(4)①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且是正反应是放热的化学反应,t2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时反应速率大于t2时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改变的条件为增大生成物C浓度或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增大生成物C浓度,升高温度;
②t4时降压,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减小,在t5时达到新的平衡状态,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6点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增大,大于原平衡浓度,所以其图象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熵变焓变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知识点,看清图象表达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所以,图象的理解和绘制是解题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简单的实验方案流程图如下,方框和括号内是所需用的物质A~F或操作方法Ⅰ~Ⅲ:

则物质A和操作Ⅱ分别为D
A.NaOH  过滤;      B.Cu   蒸馏;      C.Fe   萃取;        D.Fe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Ⅰ.工业上主要以甲醇为原料进行制备甲醛(HCHO).
甲醇氧化法是制甲醛的一种工业方法,即甲醇蒸汽和空气在铁钼催化剂催化下,甲醇即被氧化得到甲醛:①CH3OH(g)+$\frac{1}{2}$O2(g)═HCHO(g)+H2O(l)△H
甲醇氧化法中存在深度氧化反应:②HCHO(g)+$\frac{1}{2}$O2(g)═CO(g)+H2O(l)
已知物质CH3OH(g)与HCHO(g)的燃烧热如表所示:
物质反应热/kJ•mol-1
CH3OH (g)-726.5
HCHO (g)-570.8
(1)计算△H=-155.7kJ•mol-1
(2)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甲醇氧化法制取甲醛,简要分析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反应平衡常数大,反应更彻底,但是存在副反应.
(3)如图为甲醇氧化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甲醇转化率与甲醛产率的曲线图,二者随温度变化的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温度较低时催化剂活性较低,甲醇转化率低,甲醛产率较低;反应温度升高后,甲醇转化率提高,但是发生副反应,产率反而下降.
Ⅱ.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简称DMFC,使用酸性介质,反应温度在120℃,额定输出电压为1.18V.
(4)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
(5)该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94.1%(列式并计算,保留3位有效数字)
(已知:能量转换效率=燃料电池输出的电能/燃料直接燃烧产生的热能;1mol 电子的电量为96500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主要反应如下:
?CO(g)+2H2(g)?CH3OH(g)?CO2(g)+3H2(g)?CH3OH(g)+H2O(g)
甲醇与CO的结构式分别如图:

(1)已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H-HC-OC≡OH-OC-H
键能(kJ.mol-14363431076465413
利用反应?合成1mol甲醇反应放出(填“放出”或“吸收”)能量99kJ
(2)温度为110℃条件下,向体积2L的密闭容器充2molCO2与4molH2,发生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状态后测得甲醇浓度为0.5mol.L-1.求氢气的反应速率:0.15mol/(L•min).
(3)将甲醇与氧气分别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的电极中,可构成甲醇燃料电池,请回答下列问题:
通入甲醇的电极是负(填“正”或“负”)极,反应时该电极附近的现象是溶液红色变浅,溶液中K+向正(填“正”或“负”)极移动:写出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若电池工作过程中通过2mol电子,则理论上消耗O211.2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温度T1>T2,SO2与O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丙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
D.图丁表示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逐步加BaSO4固体后,溶液中c(CO32-)浓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反应 X (s)+3Y (g)?2Z (g)+Q(Q>0)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A.升高温度B.降低压强C.及时分离出ZD.使用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3CO(g)?CH3OCH3(g)+CO2(g)△H=-274kJ•mol-1
(1)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二甲醚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cd(填字母代号).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缩小容器体积   d.增加H2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2)该反应可以分两步进行:
4H2(g)+2CO(g)═CH3OCH3(g)+H2O(g)△H1
CO(g)+H2O(g)═CO2 (g)+H2(g)△H2=-42kJ•mol-1
则反应①的焓变△H1=-232kJ•mol-1,熵变△S<0(填“>”、“<”或“=”).
(3)二甲醚也可以通过CH3OH分子间脱水制得:2CH3OH(g)?CH3OCH3(g)+H2O(g)△H3=-23.5kJ•mol-1.在T1℃,恒容密闭容器中建立上述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条件下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C{H}_{3})c({H}_{2}O)}{{c}^{2}(C{H}_{3}OH)}$.
②相同条件下,若改变起始浓度,某时刻各组分浓度依次为:c( CH3OH)=0.4mol•L-1、c(H2O)=0.6mol•L-1、c(CH3OCH3)=1.2mol•L-1,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v(填“>”、“<”或“=”).
(4)二甲醚、空气可组成一种高效的燃料电池,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电池反应方程式为:CH3OCH3(l)+3O2(g)+4KOH(aq)═2K2CO3(aq)+5H2O(l),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CH3-12e-+16OH-?2CO32-+11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最近几年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1图所示.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H<0(选填“>”、“<”).
②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③研究表明在紫外线照射下,由于TiO2的催化作用,空气中的某些物质会产生OH自由基,如图2所示,OH与NO2反应为NO2+OH=HNO3,写出NO与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O+3OH═HNO3+H2O.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
2NO2(g)?N2O4(g)△H=-56.9kJ/mol
H2O(g)=H2O(l)△H=-44kJ/mol
写出CH4(g)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N2O4(g)=N2(g)+CO2(g)+2H2O(l),△H=-898.1kJ/mol.
②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NH3与CO2在120℃,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CO2(g)+2NH3(g)?(NH22CO(s)+H2O(g).现将物质的量为1:1的NH3与CO2混合在密闭固体容器中反应,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20%,则NH3的平衡转化率为75%.
③25℃时,将amol•L-1的氨水与b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用a、b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frac{b×1{0}^{-7}}{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SO4粉末可用作钡餐,是因为BaSO4为非电解质
B.有机物苯、乙醇、蔗糖都属于非电解质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D.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都可以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