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a装置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CO2 | |
B. | 用b装置排气法收集H2、NH3、Cl2 | |
C. | c装置用于碳酸钙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CO2 | |
D. | d中橡胶管可使烧瓶内的压强与大气压保持一致,便于液体滴下 |
分析 A.用洗气装置除杂时,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原则;
B.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可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
D.d中橡胶管可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分液漏斗中压强,利用压强差将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但CO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洗涤CO中的二氧化碳,但导气管应该遵循“长进短出”原则,否则易排出液体,故A错误;
B.这几种气体常温下和空气都不反应,氢气和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该遵循“短进长出”原则;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该遵循“长进短出”原则,故B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和氯化氢不反应,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故C错误;
D.d中橡胶管可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分液漏斗中压强,利用压强差将分液漏斗中液体顺利滴下,从而实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除杂、气体制取、收集等基本操作,明确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物质性质差异性选取合适的除杂方法,注意:除杂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待测气体 | 敏感电极部分产物 |
NO2 | NO |
Cl2 | HCl |
CO | CO2 |
H2S | H2SO4 |
A. | 上述气体检测时,敏感电极均作原电池正极 | |
B. | 检测Cl2气体时,敏感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 | |
C. | 检测H2S气体时,对电极充入空气,对电极上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
D. | 检测H2S和CO体积分数相同的两份空气样本时,传感器上产生的电流大小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 |
A | 稀盐酸 | Na2SO3 | Na2SiO3溶液 | 非金属性:Cl>C>Si | |
B | 稀硫酸 | Na2S | 滴加少量AgNO3的KI溶液 | Ksp(AgI)>Ksp(Ag2S) | |
C | 浓盐酸 | KMnO4 | AgNO3和稀硝酸混合溶液 | Cl2溶于水有Cl-生成 | |
D | 浓硫酸 | 蔗糖 | Ba(OH)2溶液 | SO2能与碱溶液反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
B. | 实验需要0.1 mol•L-1的Na2CO3溶液480 mL,配制时需用500 mL容量瓶 | |
C. | 在测量温度时,温度计水银球紧贴容器内壁不影响测量结果 | |
D. |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 | |
B. | 用光束照射CuSO4溶液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 |
C. | 明矾在水中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故可作净水剂 | |
D. |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 |
B. | 温度、压力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 | |
C. | 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 |
D. | 固体的溶解过程只与焓变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