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图为工业合成氨生产简易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所需的氮气来源于空气;合成氨所需的原料气氢气可由天然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CH4和O2的反应:2CH4(g)+O2(g)=2CO(g)+4H2(g).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表:
气体COH2N2O2
体积(L)256015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2:3.
(2)在合成氨的原科气中混有的杂质必须除去的原因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上述流程中热交换器的作用是热交换器是利用合成氨和氨冷凝放出的热量来加热原料气体或预热反应混合气.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通常仅含有15%(体积分数)的氨.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将N2,H2循环利用.
(3)合成氮为放热反应,但工业上采用400℃-500℃的温度,主要原因是:
①该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较快.②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较大.
(4)氨可与CO2反应制备尿素(CO(NH22],反应过程分为两步,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氮气与二氧化碳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化合生成氨基甲酸铵(H2NCOONH4):2NH3+CO2$\stackrel{加热加压}{→}$H2NCOONH4
②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为尿素与水:H2NCOONH4$\stackrel{△}{→}$CO(NH22+H2O.
(5)新法合成氨常采用电解法合成.即常压下将氢气和用氢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中,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大大提高了氨的产率.新法合成氨所用的电解质能传导H+,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6H++6e-═2NH3

分析 (1)根据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分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结合表中数据列方程式计算;
(2)根据合成氨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则在合成氨的原科气中混有的杂质必须除去的原因是防止催化剂中毒;热交换器的作用是充分利用能源,降低成本;物质的循环使用可以节约原料,提高利用率;
(3)采用400℃-500℃的温度,根据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对氨的合成不利,但可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增大反应速率;
(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
(5)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总反应式减去阳极电极反应式,即为阴极电极反应式.

解答 解:(1)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并且成本很低,所以合成氨所需的氮气来源于空气;
设反应消耗的H2O为xmol,O2为ymol,则根据CH4(g)+H2O(g)=CO(g)+3H2(g)和2CH4(g)+O2(g)=2CO(g)+4H2(g),
得$\left\{\begin{array}{l}{x+2y=25}\\{3x+4y=60}\end{array}\right.$
x=10,y=7.5
V(O2):V(N2)=$\frac{2.5+7.5}{15}$=2:3,
故答案为:空气;2:3;
(2)因为合成氨的原科气中混有的杂质可能使催化剂中毒,所以在合成氨的原科气中混有的杂质必须除去;热交换器的作用是利用合成氨和氨冷凝放出的热量来加热原料气体或预热反应混合气,充分利用能源,降低成本;未反应的N2和H2,可以循环使用,这样循环可以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防止催化剂中毒;热交换器是利用合成氨和氨冷凝放出的热量来加热原料气体或预热反应混合气;将N2,H2循环利用;
(3)采用400℃-500℃的温度,根据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对氨的合成不利,但该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较快,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较大,
故答案为: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较大;
(4)①氮气与二氧化碳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化合生成氨基甲酸铵(H2NCOONH4),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stackrel{加热加压}{→}$H2NCOONH4
故答案为:2NH3+CO2$\stackrel{加热加压}{→}$H2NCOONH4
②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为尿素与水,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H2NCOONH4$\stackrel{△}{→}$CO(NH22+H2O,故答案为:H2NCOONH4$\stackrel{△}{→}$CO(NH22+H2O;
(5)总反应式为N2+3H2=2NH3,阳极的电极反应为3H2-6e-═6H+,总反应式减去阳极电极反应式即为阴极电极反应式,所以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6H++6e-═2NH3
故答案为:N2+6H++6e-═2NH3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合成氨的原理以及应用等知识,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注重于化学对生活、生产的指导,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氨中含有H2O,NH3•H2O,NH3,NH4+,NH2-等微粒
B.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
D.任何温度下,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和c(NH2-)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_{△}^{浓硫酸}$CH3CH2OOCCH3+H2O.
(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小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剂b是稀硫酸;分离方法①是萃取分液,分离方法②是蒸馏,分离方法③是蒸馏.F是乙酸乙酯、E是乙醇.
(5)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在60℃时用氯酸钾与草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沸点为11.0℃,极易爆炸,制取和使用二氧化氯时要用性质稳定的气体稀释,以防爆炸.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O3-+H2C2O4$\frac{\underline{\;60℃\;}}{\;}$CO32-+CO2↑+2ClO2↑+H2O;装置A中还应安装的玻璃仪器是温度计,其作用是控制水浴加热温度为60℃.
(2)装置B用冰水浴的原因是常温下二氧化氯为气态,用冰水将其冷凝为液态,以防爆炸;
(3)实验过程中,装置C的溶液中除了会产生少量Na2CO3外还会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另外两种钠盐,其中一种为为NaClO2,则另一种钠盐的化学式为NaClO3
(4)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a.(减压)蒸发浓缩;b低于38℃时冷却结晶;c.过滤、洗涤;d.干燥.
(5)工业上常用盐酸或双氧水还原氯酸钠制备ClO2,用H2O2制备的ClO2比用盐酸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H2O2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O2,而盐酸作还原剂时产生大量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2)在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
(3)在该实验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否,原因是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4)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冷凝,②防止倒吸.
(5)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①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试剂b是硫酸;分离方法①是分液,分离方法③是蒸馏.
②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Na2S2O3俗称大苏打(海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以制得Na2S2O3.已知10℃和70℃时,Na2S2O3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60.0g和212g.常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a2S2O3•5H2O.
现实验室欲制取Na2S2O3•5H2O晶体(Na2S2O3•5H2O的分子量为248)
步骤如下:
①称取12.6g Na2SO3于烧杯中,溶于80.0mL水.
②另取4.0g硫粉,用少许乙醇润湿后,加到上述溶液中.
③(如图所示,部分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反应约1小时后过滤.
④滤液在经过、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⑤进行减压过滤并干燥.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加入的硫粉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步骤④应采取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滤液中除Na2S2O3和可能未反应完全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
(4)为了测产品的纯度,称取7.40g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浓度为0.0500mol/L 的碘水,用酸式滴定管来滴定(2S2O32-+I2=S4O62-+2I-),滴定结果如下:
滴定次数滴定前读数(mL)滴定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0.0030.82
第二次0.0030.80
第三次0.0030.78
列式并计算所得产品的纯度103.2%,你认为影响纯度测定的主要原因是含有的Na2SO3也会和I2发生反应,从而影响纯度(不考虑操作引起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铜、铁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超细铜粉可用作导电材料、催化剂等,其制备方法如图1:

①Cu2+的价电子排布图; NH4CuSO3中N、O、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S(填元素符号).
②SO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SO32-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2)请写出向Cu(NH34SO4水溶液中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NH342++3SO2+4H2O=2NH4CuSO3↓+6NH4++SO42-
(3)某学生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SO4•H2O晶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氨气极易溶于水,是因为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形成3种不同的氢键
b.NH3分子和H2O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同,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
c.Cu(NH34SO4所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d.Cu(NH34SO4组成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氮元素
②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的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
(4)Cu晶体的堆积方式如图2所示,设Cu原子半径为r,晶体中Cu原子的配位数为,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frac{4×\frac{4}{3}π{r}^{3}}{{a}^{3}}$=$\frac{4×\frac{4}{3}π{r}^{3}}{(2\sqrt{2}r)^{3}}$×100%=74.76%(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草酸亚铁为黄色固体,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广泛用于涂料、陶瓷、玻璃器皿等的着色剂以及新型电池材料、感光材料的生产.合成草酸亚铁的流程如下:

(1)配制(NH42Fe(SO42•6H2O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抑制Fe2+和NH4+离子水解.
(2)将制得的产品(FeC2O4•2H2O)在氩气气氛中进行加热分解,结果如图(TG%表示残留固体质量占原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

①则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frac{\underline{\;\;△\;\;}}{\;}$FeC2O4+2H2O;
②已知B→C过程中有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态氧化物生成,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FeC2O4 $\frac{\underline{\;\;△\;\;}}{\;}$FeO+CO↑+CO2↑;
(3)某草酸亚铁样品中含有少量草酸铵.为了测定不纯产品中草酸根的含量,某同学做了如下分析实验:
Ⅰ.准确称量m g样品,溶于少量2mol/L硫酸中并用100mL容量瓶定容.
Ⅱ.取上述溶液20mL,用c 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变为淡紫色,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V1mL.
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使溶液中的Fe3+恰好全部还原为Fe2+,过滤,
Ⅳ.洗涤剩余的锌粉和锥形瓶,洗涤液并入滤液
Ⅴ.用c mol/L KMnO4溶液滴定该滤液至溶液出现淡紫色,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草酸根(C2O4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紫色消失,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若省略步骤Ⅳ,则测定的草酸根离子含量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m g样品中草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c(V1-V2)×10-3×$\frac{25}{2}$mol(用c,V1,V2的式子表示,不必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