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有五瓶损坏标签的试剂,分别盛有AgNO3溶液、稀硝酸、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为了确定各瓶中是什么试剂,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用小试管各盛少量多次进行两两混合反应,反应现象为:A与B、A与E产生沉淀,B与D、B与E产生沉淀,C与E、D与E产生气体,而C与D无反应现象.
常温下,实验测得0.1mol•L-1的AgNO3、Na2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6和11.
(1)由此,可判定各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填写溶质的化学式)ABaCl2、BAgNO3、CHNO3
(2)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CO32-+H2O?HCO3-+OH-和SiO2+2OH--═SiO32-+H20.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B、C、D、E五种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E>B>A>C=D(填字母,可以含“=”).

分析 C与E、D与E产生气体,五种物质中,能与两种物质的产生气体的只有K2CO3,则E为K2CO3,则C、D为HNO3、HCl中的物质,而D与B能产生沉淀,则D为HCl,能与硝酸银产生AgCl沉淀,所以C为HNO3,B为AgNO3,则A为BaCl2,结合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解答 解:C与E、D与E产生气体,五种物质中,能与两种物质的产生气体的只有K2CO3,则E为K2CO3,则C、D为HNO3、HCl中的物质,而D与B能产生沉淀,则D为HCl,能与硝酸银产生AgCl沉淀,所以C为HNO3,B为AgNO3,则A为BaCl2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BaCl2,B为AgNO3,C为HNO3,故答案为:BaCl2;AgNO3;HNO3
(2)E为K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然后二氧化硅发生SiO2+2OH--═SiO32-+H20,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
(3)AgNO3溶液水解呈酸性,碳酸钾水解呈碱性,二者都促进水解的电离,由题给数据可知碳酸钠溶液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稀硝酸、盐酸抑制水的电离,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E>B>A>C=D,故答案为:E>B>A>C=D.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时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结合反应现象推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为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而不是NO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先打开活塞和旋塞再从U型管右侧加入稀硝酸
B.加入的稀硝酸应充满U型管左侧
C.关闭旋塞后铜丝会全部溶解
D.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气体变成红棕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H2(g),当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B.平衡向右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
C.恒温时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Na2SO4固体,Ba2+浓度减小,溶度积KsP (BaSO4)不变
D.向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呈中性时离子浓度为:c(Cl-)═c(NH4+)>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8.6 g Na2CO3•10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可以配成100 mL 1.0 mol/L Na2CO3溶液
B.可以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这是因为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D.金属Mg与CO2和稀硫酸均能反应,其反应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该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02、NaHC0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0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0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HCO3和Na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BCl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沸点12℃.500℃时,向2L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投入B2O3、C、Cl2,模拟工业制取三氯化硼的反应如下:B2O3(s)+3C(s)+3Cl2(g)?2BCl3 (g)+3CO(g).
(1)反应起始至3min时固体质量减少了15.9克,则氯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mol/(L.min).
(2)反应至4min时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填序号).
A.3min时,CO的消耗速率大于氯气的消耗速率
B.2min至4min时BCl3的生成速率比0至2min时的快
C.反应起始至平衡,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
D.达到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3)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
①A、D之间导线中电子移动方向为A→D.(用A、D表示)
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
③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64.3%.
(η=$\frac{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探究小组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0mol•L-1、0.0010mol•L-1,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0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323K.每次实验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0.10mol•L-1)的用量均为2mL.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T/K催化剂的用量/g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实验目的
2980.50.010a.实验①和②探究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b.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①和④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980.50.0010
3230.50.010
29800.010
(2)某同学对实验①和②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编号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t/min
第1次第2次第3次
14.013.011.0
6.07.07.0
①实验②中用KMnO4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4mol•L-1•min-1(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②该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他认为不用经过计算,直接根据表中褪色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你认为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褪色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分别同时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其反应为:3H2(g)+3CO(g)?CH3OCH3(g)+CO2(g)△H<0
(1)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的转化率的是c(填字母代号,下同).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缩小容器体积                 d.减少CO2的浓度
(2)若反应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判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d
a.3V正(CO2)=V逆(CO)          b.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3a mol H2
c.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300℃时,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充入4mol H2、6mol CO.5min时,反应恰好达平衡,此时H2的转化率为75%.
①5min时V(CO)═0.3mol/(L•min).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frac{16}{27}$
②保持温度不变,在以上已达反应平衡的容器中,将每种物质同时增加1mol,则此时平衡将正向移动(填“正向”、“逆向”、“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②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KMnO4+5H2O2+3H2SO4-1K2SO4+2MnSO4+5 O2↑+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