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氟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1)基态氟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5,该排布式中最高能级电子云有3个相互垂直的取向.
(2)氟和氧可以形成多种氟化物,如O3F2的结构式为,其中氧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sp3,又如O2F2是一种强氧化剂,运用VSEPR模型判断O2F2是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1951年,化学家首次合成了FClO3气体,该气体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氯原子为中心原子)四面体形.
(4)冰晶石(Na3AlF6)主要用作电解Al2O3生产铝的助熔剂,其晶体不导电,但熔融时能导电.在冰晶石(Na3AlF6)晶体中存在abc(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
(5)80℃以下,测量氟化氢气体密度后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验值明显大于理论值,原因是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HF)n分子.
(6)NaCl的晶胞如图所示,若将NaCl晶胞中的所有氯离子去掉,并将钠离子全部换为钙离子,再在其中的8个“小立方体”中心各放置一个氟离子,即变化为氟化钙晶体.若“大立方体”的边长为a 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体的密度是$\frac{312}{{a}^{3}{N}_{A}×1{0}^{-30}}$g/cm3;8个“小立方体”中心的氟离子组成的图形体积是$\frac{1}{8}$a3×10-30 cm3

分析 (1)F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最外层电子为价电子,最高能级为2p能级;
(2)氧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
(3)Cl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为四面体构型;
(4)冰晶石(Na3AlF6)晶体不导电,但熔融时能导电,说明属于离子化合物,由Na+、[AlF6]3-构成,[AlF6]3-中含有配位键;
(5)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HF)n分子;
(6)NaCl晶体的晶胞中的所有Cl-离子去掉,并将Na+离子全部换为Ca2+离子,再在其中的8个“小 立方体”中心各放置一个F-离子,氟化钙晶胞中有8个F-离子,Ca2+离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则晶胞质量为$\frac{4×78}{{N}_{A}}$g,若“大立方体”的边长为a pm,则晶胞体积为(a×10-10 cm)3,根据ρ=$\frac{m}{V}$计算晶体密度;
8个“小立方体”中心的氟离子组成立方体,该立方体的棱长为$\frac{1}{2}$a pm.

解答 解:(1)F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最外层电子为价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5,其最高能级为2p能级,电子云形状是哑铃形,该能级电子云在坐标里有3个相互垂直的取向,
故答案为:2s22p5;3;
(2)氧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氧原子采取sp3杂化;O原子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有2对孤电子对,氧原子与之连接的原子为V形结构,不是对称结构,属于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sp3;极性;
(3)Cl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为四面体构型,故答案为:四面体形;
(4)冰晶石(Na3AlF6)晶体不导电,但熔融时能导电,说明属于离子化合物,由Na+、[AlF6]3-构成,[AlF6]3-中含有配位键和极性键,
故选:abc;
(5)常压时,在80℃以下,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HF)n分子,故HF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值明显大于理论值,
故答案为:常压时,在80℃以下,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HF)n分子;
(6)NaCl晶体的晶胞中的所有Cl-离子去掉,并将Na+离子全部换为Ca2+离子,再在其中的8个“小 立方体”中心各放置一个F-离子,氟化钙晶胞中有8个F-离子,Ca2+离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则晶胞质量为$\frac{4×78}{{N}_{A}}$g,若“大立方体”的边长为a pm,则晶胞体积为(a×10-10 cm)3,故晶体密度=$\frac{4×78Ω}{{N}_{A}}$g÷(a×10-10 cm)3=$\frac{312}{{a}^{3}{N}_{A}×1{0}^{-30}}$g/cm3
8个“小立方体”中心的氟离子组成立方体,该立方体的棱长为$\frac{1}{2}$a pm,则8个“小立方体”中心的氟离子组成的图形体积是($\frac{1}{2}$a×10-10 cm)3=$\frac{1}{8}$a3×10-30cm3
故答案为:$\frac{312}{{a}^{3}{N}_{A}×1{0}^{-30}}$;$\frac{1}{8}$a3×10-30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运动、杂化方式判断、分子极性、空间构型、化学键、氢键、晶胞计算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烃的分子式为C8H10,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有机化合物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该烃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Ⅰ.高铁酸钾( K2Fe04)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而且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1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

(1)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若维持电流强度为1A,电池工作十分钟,理论消耗Zn0.2g(已知F=96500C/mol).
(2)盐桥中盛有饱和KC1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若用阳离
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左移动(填“左”或“右”).
(3)图2为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高铁电池的优点有使用时间长、工作电压稳定.
Ⅱ、工业上湿法制备K2Fe04的工艺流程如图3.

(4)完成“氧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Cl3+10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
其中氧化剂是NaClO(填化学式).
(5)加入饱和KOH溶液的目的是减小高铁酸钾的溶解,促进高铁酸钾晶体析出
(6)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此温度下若在实验室中配制5mol/L l00mL FeCl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则至少需要加入2.5mL 2mol/L的盐酸(忽略加入盐酸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请根据化学反应的有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充入2mol SO2(g) 和2mol O2(g),20s后,测得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2.5%,则用SO2表示该反应在这20s内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frac{{c}^{2}(S{O}_{3})}{{c}^{2}(S{O}_{2})c({O}_{2})}$,若降温其值增大,则该反应的△H<0(填“>”或“<”或“=”).
(3)如图1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的关系:据图分析:你认为t1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t6时保持体积不变向体系中充入少量He气,平衡不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SO3%含量最高的区间是t0~t1(t0~t1,t2~t3,t3~t4,t5~t6
(4)如图2,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4mol SO3(g),关闭K,向B容器中充入2mol SO3(g),两容器内分别充分发生反应.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 L.试回答: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2a L,容器B中SO3转化率为40%.
②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2.6a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对于A(?)+2B(气)?nC(气)(n为整数)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3时,A的状态为气态.
(2)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减少,则n的取值范围n≥3.
(3)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4)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压强不变和混合气密度不变均可做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则A的状态和n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为固或液(或非气态),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铁件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阳极
B.实验室制氢气用粗锌比用纯锌速率快
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电极上每转移0.2 mol e-,阴极析出6.4 g Cu(忽略能量损失)
D.甲醇和氧气以及KOH溶液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负极反应为:CH3OH+6OH--6e-═CO2+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化学小组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如图1),
已知:$→_{85℃}^{浓H_{2}SO_{4}}$+H2O
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0.9625161能溶于水
环己烯0.81-10383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冷凝;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使环己烯液化,减少挥发.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上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c (填字母)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如图2装置蒸馏,冷却水从g口进入(填字母).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吸收生成的水,防止水蒸气随环己烯一起蒸出;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83℃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c(填字母);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bc(填字母).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0.020mol/L的HCN(aq)与0.020mol/L NaCN(aq)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c(CN-),用“>、<、=”符号填空
①溶液中c(OH -)>c(H +)②c (HCN)>c(CN-
(2)pH值相同的HCl(aq)、H2SO4(aq)、CH3COOH(aq)各100mL
①三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CH3COOH.
②分别用0.1mol/LNaOH(aq)中和,消耗NaOH(aq)最多的是CH3COOH.
③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D.
A、HCl最快   B、H2SO4最快   C、CH3COOH最快   D、一样快
(3)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0×10-7mol/L,则此时c(OH -)=2.0×10-7mol/L.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aq)②CH3COONa(aq)③NaClO(aq)三种稀
溶液的pH值相同.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盐酸无规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含有大量的H+
D.某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