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中和l0mL0.1mol•L-1的氨水与中和100mL0.01mol•L-1的氨水所需同一酸液的量不同;
②常温下,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会使其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③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H>0,平衡后,升高温度,c(Z)增大;
④高温加热MgCl2•6H2O晶体的产物为MgCl2和H2O;
⑤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2O?CH3COOH+OH-,使得溶液中的c(OH-)>c(H+);
⑥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⑦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⑦D.①②⑤⑥⑦

分析 ①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②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③正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④加热氯化镁溶液,促进镁离子的水解;
⑤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是弱酸阴离子,醋酸根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⑥根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⑦由于AgCl与AgI分子组成形式相同,故Ksp越大,溶解度越大,溶解度大的能转化为溶解度小.

解答 解:①因O.OL×0.1moL/L=0.1L×0.01moL/L,则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也相同,故①错误;
②醋酸电离产生醋酸根离子,加入醋酸钠,醋酸根离子浓度变大,则平衡向逆向移动,故②正确;
③正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Z)增大,故③正确;
④加热氯化镁溶液,促进镁离子的水解,最终得到氢氧化镁,故④错误;
⑤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故⑤正确;
⑥碳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氢钙,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故⑥正确;
⑦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则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故⑦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四种平衡状态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影响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某兴趣小组进行下面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知道:①2NO+Na2O2=2NaNO2②2NO2+Na2O2=2NaNO3
③酸性KMnO4溶液可将NO2-氧化为NO3-,MnO4-还原成Mn2+
Ⅰ.产品制备与检验:用如图1装置制备NaNO2

(1)写出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B装置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同时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或制取NO)
(3)有同学认为装置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硝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为制备纯净NaNO2应在B、C装置间增加一个装置,请在右框内画出增加的装置图2,并标明盛放的试剂.
(4)试设计实验检验装置C中NaNO2的存在(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装置C中产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加入稀硫酸酸化)滴加入1-2滴(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说明C中产物含有NaNO2
Ⅱ.含量的测定
称取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4.00g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1234
KMnO4溶液体积/mL20.6020.0220.0019.98
(5)第一组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AC(双项选择).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C.滴定结束仰视读数                         D.滴定结束俯视读数
(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得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86.25%或0.8625(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铯
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
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④Li的密度最小,熔点最高
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⑥它们的氧化物都只有M2O和M2O2两种形式
⑦粒子半径:Rb+>K+>Na+,Cs>Cs+
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⑦C.②⑥D.①②③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几种试纸使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种气体是否是NH3
B.某种有色溶液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色,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C.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用蒸馏水湿润过的pH试纸上可测量该溶液的pH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片粘在玻璃棒上置于氯气中,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人体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Fe2+,正是这些Fe2+使血红蛋白分子具有载氧功能.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反应过程中Fe2+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维生素C缓解,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2)稀土氟化物是金属热还原法制取单一稀土金属的重要原料.微波法合成CeF3的化学方程式为6CeO2+18NH4F═6CeF3+16NH3↑+12H2O+N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eO2,还原剂是NH4F,反应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未被氧化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Fe2O3、Cu2O、Cu都是红色固体.
已知:Cu2O+2H+=Cu+Cu2++H2O
(1)若将上述红色固体纯净物溶于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则该红色固体是Cu2O(填化学式).
(2)16.0gFe2O3恰好完全溶于100mL足量的氢碘酸溶液中,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I-=I2+2Fe2++3H2O,该氢碘酸溶液的浓度为6mol•L-1
(3)将一包Fe2O3和Cu的混合物恰好完全溶于150mL2mol•L-1H2SO4溶液,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明显颜色变化,反应后没有固体物质.写出反应发生氧化还原的离子方程式:2Fe3++Cu=Cu2++2Fe2+;该混合物中Fe2O3和Cu的质量之比为5:2.
(4)Fe2O3、Cu2O和Cu组成的混合物溶于稀硫酸中,若反应后有大量的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Fe3+(填离子符号,下同);若反应后溶液中有大量的Fe3+存在,则溶液中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A、B、C、D、E、F、G七种元素,试按下列所给条件推断,
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外均有三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气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
③F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稳定,是除氢气外最轻的气体
④G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属于同主族的三种元素分别是F、Br、I(写出元素符号),A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2)B位于周期表中位置是三周期ⅡA 族,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F元素的名称是氦.
(4)在上述七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NaO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化学式是HBrO4,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HF.
(5)将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投入到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OH)3+NaOH=Na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含c(H+)=0.30mol•L-1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
A.0.10 mol•L-1AgNO3溶液B.0.10 mol•L-1ZnSO4溶液
C.0.20 mol•L-1CuCl2溶液D.0.20 mol•L-1Mg(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gCH3OH含有的化学键数为0.4NA
B.0.1molFeCl3水解制得的Fe(OH)3胶体中胶粒数是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足量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2gD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