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1)有A、B、C三种烃,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请给第三种物质C用系统命名法命名3-甲基-1-丁烯.
(2)写出丁烷(C4H10)、戊烷(C5H1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给其命名CH3CH2CH2CH3 (丁烷)、CH3CH(CH32 (2-甲基丙烷);CH3CH2CH2CH2CH3 (戊烷)、CH3CH2CH(CH32 (2-甲基丁烷)、C(CH34(2,2-二甲基丙烷).

分析 (1)A、B、C三种烃均为烯烃,烯烃的命名中,选项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从距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命名中必须最长碳碳双键的物质,据此完成本题;
(2)根据主链减碳作为取代基进行书写烷烃的异构体,根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进行命名:取含有取代基最多且最长的链为主链,称某烷,指明取代基的位置与数目,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烯烃A中,主链为丁烯,编号从左边开始,在2号C有1个甲基,双键在1号C,A的命名为2-甲基-1-丁烯;
烯烃B主链为丁烯,编号从左边开始,在2号C有1个甲基,碳碳双键在2号C,命名为:2-甲基-2-丁烯;
C主链为丁烯,编号从右边开始,在3号C上有1个甲基,碳碳双键在1号C,C的命名为:3-甲基-1-丁烯;
故答案为:3-甲基-1-丁烯;
(2)丁烷(C4H10)的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 (丁烷);CH3CH(CH32 (2-甲基丙烷);
戊烷(C5H12)的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3 (戊烷);CH3CH2CH(CH32 (2-甲基丁烷);C(CH34(2,2-二甲基丙烷);
答:CH3CH2CH2CH3 (丁烷)、CH3CH(CH32 (2-甲基丙烷);CH3CH2CH2CH2CH3 (戊烷)、CH3CH2CH(CH32 (2-甲基丁烷)、C(CH34(2,2-二甲基丙烷).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烯烃的命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福尔马林(蚁酸):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
B.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C.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D.溴苯(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洗涤后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铝镁合金已成为轮船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测定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设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三种不同实验方案(所加试剂均为足量)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方案一:铝镁合金$\stackrel{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装置:问题讨论:
(1)某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应在A、B之间添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装置.你的意见是: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2)为准确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只要求写出其中一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或合金完全溶解(或加入足量盐酸,或调整量气管C的高度,使C中液面与B液面相平,待冷却至室温再读体积等)
实验方案二:铝镁合金$\stackrel{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问题讨论:
(1)称取一定质量的铝镁合金粉末样品,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实验方案三:铝镁合金$\stackrel{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的滤液 $\stackrel{盐酸}{→}$过滤,测定沉淀质量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可行,试说明理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加入足量盐酸无沉淀生成(加入盐酸的量不易控制).
(2)乙同学认为只要调整所加试剂的顺序,就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如果他的看法正确,则所得的沉淀是Mg(OH)2
(3)丙同学认为也可以通过用足量A物质代替盐酸来达到实验目的,则A物质可以是CO2,请写出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AlO2+H2O+CO2=Al(OH)3↓+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一种显较强酸性的花卉营养液,其中含有KCl、MgCl2、MgSO4三种盐,已知c(K+)为0.29mol/L,c(Mg2+)为0.25mol/L,c(Cl-)为0.40mol/L,c(SO${\;}_{4}^{2-}$)为0.20mol/L,则溶液的pH为(  )
A.1B.2C.6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较多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和浓硫酸,B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已知①无水CaCl2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的CaCl2•6C2H5OH;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乙醚:34.7℃;乙醇:78.5℃;乙酸乙酯77.1℃),试回答:
(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制乙酸、催化剂;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H18OC2H5→CH3CO18OC2H5+H2或CH3CO18OH+HOC2H5→CH3COOC2H5+H218O.
(2)球型管C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冷却生成物,若反应前向B中溶液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反应结束后B中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
(3)从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过滤分离出乙醇(或CaCl2•6C2H2H5OH);再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温度为77.1℃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4)试分析用氢氧化钠溶液来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而导致的不利后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乙酸乙酯易被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次硫酸氢钠甲醛(aNaHSO2•bHCHO•cH2O)俗称吊白块,有较强的还原性.它常温下比较稳定,在120℃以上分解成亚硝酸盐.以Na2SO3、SO2、HCHO和锌粉为原料可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烧瓶中(装置如图所示)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A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的甲醛溶液,在80~90℃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
步骤3:过滤,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要完成步骤1和步骤2的实验,除图中装置仪器外,还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温度计(填名称)
(2)步骤2采取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分析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原因酒精灯加热温度较高,一方面,不利于SO2的溶解吸收,另一方面,在高温下产物易分解.
(3)有人将烧瓶中通入SO2的导气管末端换成了多孔球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4)步骤3滤液不在敞口容器中进行蒸发浓缩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时产物分解,也防止氧气将产物氧化.
(5)某同学为确定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1.8400g样品,完全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②取25.00mL所配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得甲醛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L-1
③另取25.00mL所配溶液,加入过量碘完全反应后,再加入BaCl2溶液充分反应,得到0.5825g白色沉淀.
其反应原理为:aNaHSO2•bHCHO•cH2O+I2→NaHSO4+HI+HCHO+H2O(未配平).通过计算可知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化学式为NaHSO2•2HCH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某物质发生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如图1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比较①和②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H->Li+(填化学式);③、④、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填元素符号),写出原子序数和元素⑧相差2且与元素⑧同族的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84s2
(2)在元素③与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四原子分子中,③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其分子中δ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3:2.
(3)元素④的某种氢化物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甲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写出甲在水中的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N2H4+H2O?N2H5++OH-.甲在微电子工业中,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二者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
(4)元素⑥和⑤形成分子乙的结构与元素①和⑤形成的最简单分子丙相似,乙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解释丙的沸点高于乙的原因OF2和H2O均由分子构成,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强于OF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5)可用赤血盐K3[Fe(CN)6]检验元素⑧的+2价阳离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2[Fe(CN)6]3-=Fe3[Fe(CN)6]2↓,元素⑩的阴离子与元素⑧的+2价离子形成化合物丁,将3molCl2通入含4mol丁的溶液,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过程为3Cl2+4Fe2++2Br-=4Fe3++Br2+6Cl-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2为⑦和⑨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戊的晶胞,其中三个离子(白色球)坐标参数A为(0,0,0);B为($\frac{1}{2}$,0,$\frac{1}{2}$);C为($\frac{1}{2}$,$\frac{1}{2}$,0).则D离子(黑色球)的坐标参数为($\frac{1}{4}$,$\frac{1}{4}$,$\frac{3}{4}$).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戊的晶胞参数apm,则晶胞中B和D离子的距离为$\frac{\sqrt{3}a}{4}$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A.对农作物合理施用化肥B.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C.将塑料垃圾埋入地下或者倾倒入海D.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代替煤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