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分析 A.粉末状可利用药匙,小颗粒状固体可利用药匙或镊子取用;
B.胶头滴管可滴加液体;
C.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
D.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可使液体沿内壁流下.

解答 解:A.粉末状可利用药匙,小颗粒状固体可利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则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故A正确;
B.胶头滴管可滴加液体,1滴液体为0.05mL,则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故B正确;
C.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否则过多液体加热易导致液体溅出,故C错误;
D.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可使液体沿内壁流下,则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基本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欲配制100mL 1.0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已知Na2SO4、Na2SO4•10H2O的式量分别为142和322)
①将14.2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③将20mL5.0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是综合利用海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从剩余的浓海水中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取其他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改进和优化海水综合利用工艺的设想和做法可行的是②③④(填序号).
①用混凝法获取淡水          ②提高部分产品的质量
③优化提取产品的品种        ④改进钾、溴、镁的提取工艺
(2)采用“空气吹出法”从浓海水中吹出Br2,并用纯碱吸收.碱吸收溴的主要反应是Br2+Na2CO3+H2O  NaBr+NaBrO3+NaHCO3,吸收1mol 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frac{5}{3}$mol.
(3)海水提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图:

浓海水的主要成分如下:
离子Na+Mg2+Cl-SO42-
浓度/g/L63.728.8144.646.4
该工艺过程中,脱硫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SO42-=CaSO4↓,产品2的化学式为Mg(OH)2,1L浓海水最多可得到产品2的质量为69.6g.
(4)采用石墨阳极、不锈钢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Mg+Cl2↑;电解时,若有少量水存在会造成产品镁的消耗,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frac{\underline{\;通电\;}}{\;}$Mg(OH)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B.若pH>7,则一定是 c${\;}_{{1}_{\;}}$v1=c2v2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若v1=v2,c2=c1,则 c(CH3COO-)+c(CH3COOH)=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溶液中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是(  )
A.FeCl3溶液中的Cl-B.Na2CO3溶液中的CO32-
C.氯化钡溶液中的Ba2+D.氟化钠溶液中的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Al2(SO4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已知c(Al3+):c(Na+)=1:2,若c(SO42-)=2.5   mol•L-1,则c(Al3+)为(  )
A.0.5 mol•L-1B.l mol•L-1C.2 mol•L-1D.3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l2O7(l)+H2O(l)═2HClO4(aq)△H=-4QkJ/mol;
(2)已知:Fe2O3(s)+$\frac{3}{2}$C(s)═$\frac{3}{2}$CO2(g)+2Fe(s)△H=+234.1kJ•mol-1;C(s)+O2(g)═CO2(g)△H=-393.5kJ•mol-1,则2Fe(s)+$\frac{3}{2}$O2(g)═Fe2O3(s)的△H是-824.4kJ•mol-1
(3)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写出N4气体转变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N4(g)═2N2(g)△H=-882kJ/mol;
(4)图2是丙烷(C3H8)、二甲醚(CH3OCH3)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其中x为各自反应中对应的系数.根据该图写出二甲醚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CH3(g)+3O2(g)→2CO2(g)+3H2O(l)△H=-1455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对于CH4、C3H4、C2H4、C2H6、C3H6五种烃,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等质量的上述五种烃,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CH4
(2)等质量的上述五种烃,完全燃烧生成CO2最多的是C2H2
(3)在120℃、1.01×105Pa条件下,与足量的O2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烃是CH4、C3H4、C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2.25.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
起始浓度
c(H2)/mol/L0.0100.0200.020
c(CO2)/mol/L0.0100.010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甲<乙<丙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c(CO2)丙=2c(CO2)甲
D.平衡时,乙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