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二甲醚(CH3OCH3)在未来可能替代柴油和液化气作为洁净液体燃料使用,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CH3OCH3.工业制备二甲醚在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1)在某温度下,若反应①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1mol/L,c(H2)=2.4mol/L,5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5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2)反应②在t℃时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0.5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醇,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物质CH3OHCH3OCH3H2O
c(mol•L-10.81.241.24
①此时刻v大于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平衡时二甲醚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6mol/L.
(3)以二甲醚、空气、硫酸溶液为原料,以石墨为电极可直接构成燃料电池,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3H2O═2CO2+12H+;若以1.12L/min(标准状况)的速率向电池中通入二甲醚,用该电池电解500mL 2mol/LCuSO4溶液,通电0.50min后,计算理论上可析出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1.68L.

分析 (1)由转化率可计算CO的浓度的变化,可计算出反应速率;
(2)①比较Qc与K的关系,若Qc>K平衡左移,若Qc<K平衡向右移若Qc=K达到平衡状态;
②列三段表示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利用平衡常数表达式求解;
(3)甲醚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甲醚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甲醚燃料电池为原电池做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阳极生成氧气,结合电子的物质的量计算.

解答 解:(1)反应①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1mol/L,c(H2)=2.4mol/L,5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c(CO)=1mol/L×50%=0.5mol/L,
v=$\frac{0.5mol/L}{5min}$=0.1 mol/(L•min),故答案为:0.1 mol/(L•min);
(2)①Qc=$\frac{C(C{H}_{3}OC{H}_{3})C({H}_{2}O)}{C(C{H}_{3O}H)^{2}}$=$\frac{1.24×1.24}{0.8×0.8}$=2.4  
K=400 
Qc<K,
平衡向正方向反应V正>V逆;
故答案为:大于;
②设生成的CH3OCH3 的浓度 x
                        2CH3OH(g)?CH3OCH3(g)+H2O(g)
 起始浓度( mol/L)      0.8         1.24           1.24  
 转化浓度( mol/L)       2x            x            x
平衡浓度( mol/L)     0.8-2x        1.24+x       1.24+x
K=$\frac{(1.24+x)(1.24+x)}{(0.8-2x)(0.8-2x)}$=400         
x=0.36      
c(CH3OCH3(g))=1.24+0.36=1.6
故答案为:1.6mol/L;
(3)若用甲醚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甲醚在负极失电子反应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CH3-12e-+16OH-=2CO32-+11H2O,
n(CH3OCH3)=1.12L/min×0.5min÷22.4L/mol=0.02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12=0.3mol,阳极发生4OH--4e-=O2↑+2H2O,可知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0.3mol}{4}$,体积为$\frac{0.3mol}{4}$×22.4L=1.68L.
故答案为:CH3OCH3-12e-+3H2O═2CO2+12H+;1.68L.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原电池与电解质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电解的原理,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M=-lg c(M),p(CO32-)=-lg c(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c(CO32-
B.b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c(CO32-
C.c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c(CO32-
D.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2NO2(g)
(1)当n(NO):n(O2)=4:1时,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v(O2)小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v(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O的平衡转化率为30%;当达到B点后往容器中再以4:1 加入些NO和 O2,当达到新平衡时,则NO的百分含量小于B点NO的百分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到达B点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CD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v(NO)=2v(O2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2)在图2和图3中出现的所有物质都为气体,分析图2和图3,可推测:4NO(g)+3O2(g)=2N2O5(g)△H=-787kJ/mol.

(3)降低温度,NO2(g)将转化为N2O4(g),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图4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Y为N2O5,有关石墨I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N2O4+2NO3--2e-=2N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T℃条件下,向1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M中加入2mol X和1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g)?a Z(g)+W(g)△H=-Q kJ•mol-1(Q>0,a为正整数).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1.
(2)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C.
A.容器内压强一定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定C.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
(3)温度维持T℃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 kJ的是A (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A.2mol X、1mol Y、1mol Ar                 B.a mol Z、1mol W
C.1mol X、0.5mol Y、0.5a mol Z、0.5mol W    D.2mol X、1mol Y、1mol Z
(4)温度维持T℃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4mol X和6mol Y,若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了10%,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QkJ.
(5)温度维持T℃不变,若在一个和原容器体积相等的恒压容器N 中,加入2mol X和1mol Y发生如上反应并达平衡,则N(选填M或N)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X的质量分数M>N(选填>、<、=符号).
(6)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200250300350
平衡常数K9.945.210.5
若在某温度下,2mol X和1mol Y在容器M中反应达平衡,X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为3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t℃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6.6kJ/mol.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乘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平衡时SO2转化率为20%.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下同)ABE.
A.溶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
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
(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以下操作将引起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AD.
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     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已知:氦气和SO2、O2、SO3都不发生反应)
(4)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SO2的转化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表列出了①~⑥七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IA0
1IIAIIIAIVAVAVIAVIIA
2Ne
3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元素符号是C.
(2)元素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③、④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③>④(填“>”或“<”).
(4)元素②、⑥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强的是H2O(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8 g 14CO和N2的混合物所含的质子数为14NA
B.常温下,100mL 1mol•L-1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C.将NA个NH3分子溶于1 L水中得到1 mol•L-1的氨水
D.将标况下22.4LC1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是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
(1)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
H2(g)+$\frac{1}{2}$O2(g)=H2O(l)△H=-285.84kJ•mol-1
在 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H2O2(l)+2H+(aq)=Cu2+(aq)+2H2O(l)△H=-319.6KJ/mol.
(2)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H2O2和3.0mol/LH2SO4的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铜平均溶解速率
(10-3mol•L-1•min-1
7.348.019.257.987.246.735.76
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H2O2分解速率加快.
(3)在提纯后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2Cu2++SO32-+2Cl-+H2O$\frac{\underline{\;\;△\;\;}}{\;}$2CuCl↓+SO42-+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上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OH-、C1-B.Ba2+、K+、CO32-、NO3-
C.Na+、K+、C1-、HCO3-D.H+、Na+、C1-、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