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方法有:A、萃取分液  B、加热分解 C、蒸发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G渗析等,请将提纯或分离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F
(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D
(3)海水淡化E
(4)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B
(5)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离子、钠离子G.

分析 (1)泥沙不溶于水;
(2)水和汽油分层;
(3)海水中水的沸点较低;
(4)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5)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

解答 解:(1)泥沙不溶于水,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F;
(2)水和汽油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D;
(3)海水中水的沸点较低,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E;
(4)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选择加热法分离,故答案为:B;
(5)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选择渗析法分离,故答案为:G.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分离方法的选择,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ZnO.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
(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Zn粉,其作用是置换出Fe等.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是O2
(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ZnS+4H++O2=2Zn2++2S↓+2H2O.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frac{\underline{\;高温\;}}{\;}$Zn+3CO↑.(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70080090010001200
平衡常数0.50.61.01.62.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c(D)}{c(A)×c(B)}$,△H=>0(填“<”“>”“=”);
(2)900℃时,向一个固定容器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若反应初始到2s内A浓度变化0.05mol•L-1.则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25mol/(L.s).该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c(填字母代号).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若向另一相同容器中充入0.30molA、0.40mol B、0.40mol C和0.50mol D,此时v大于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水银、氢氧化铁固体、冰水混合物
B.碱性氧化物:Na2O、Na2O2、Al2O3
C.盐:纯碱、小苏打、烧碱
D.电解质:CH3COOH、H2O、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现欲用该浓硫酸配制成1mol/L的稀硫酸.
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稀硫酸22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该浓硫酸13.6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仪器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
度偏高的是BCF;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
B.稀释浓硫酸时,未冷却到室温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C.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进行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E.容量瓶不干燥
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4)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
①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2.0g;
②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2+、Ba2+、Cl-、CO32-、SO42-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的成分,分别取等体积的两份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沉淀,其物质的量为0.3mol;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其物质的量为0.2mol.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说明溶液中含有Mg2+,没有CO32-,理由是沉淀为氢氧化镁,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
(2)实验②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没有Ba2+,理由是生成沉淀为硫酸钡可知原溶液含硫酸根离子,但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能共存.
(3)通过离子的物质的量,能否判断溶液是否存在Cl-,说明理由阳离子电荷总数大于阴离子电荷总数,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可以由反应Al2O3+C+N2$\frac{\underline{\;\;△\;\;}}{\;}$2AlON+CO合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氧化铝中氮的化合价是-3
B.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C.反应中每生成5.7gAlON同时生成1.12LCO
D.AlON和CO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常温下,将200mL 5×10-3mol•L-1 NaOH溶液与100mL 2×10-2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c(OH-)为10-2mol/L,c(H+)为10-12mol/L,pH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某工厂生产亚氯酸钠的主要流程如下:

(1)气体a的化学式为O2.溶液A的名称是硫酸.
(2)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32-+2H+$\frac{\underline{\;△\;}}{\;}$2ClO2↑+SO42-+H2O,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反应过程中控制温度不高于20℃,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
(4)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上述生产中由NaClO2溶液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B、E、D(填字母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重结晶(填操作名称).
(5)为了测定NaClO2•3H2O的纯度,取上述产品10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出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再加入足量酸化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2~3滴淀粉溶液,用0.264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填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发生变化,说明滴定达终点.重复三次实验,用去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产品的纯度为95.37%(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提示:2Na2S2O3+I2═Na2S4O6+2Na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