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反应2A(g)+B(g)?2C(g)△H<0.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  )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高温、低压

分析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要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加压、降低温度、减小C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的方法.

解答 解:反应2A(g)+B(g)?2C(g)△H<0.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要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加压、降低温度、减小C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的方法.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注意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3+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和Fe2O3的物质的量多
D.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于反应8NH3+3Cl2═N2+6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是还原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
B.N2是氧化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
C.每转移6mol电子就生成22.4LN2
D.NH4Cl是氧化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微粒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一定错误的是(  )
A.A原子:1s22s22p63s23p63d10B.B2-:1s22s22p6
C.C2+:1s22s22p6D.D原子:1s22s22p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取a g的A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1)Ⅰ、Ⅱ、Ⅲ、Ⅳ四步的实验操作方法为过滤.
(2)沉淀D的化学式为Fe2O3
(3)①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②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4)为使Al元素全部转化为B,步骤③的缺陷为盐酸的量不易控制,改进的方法为通入CO2
(5)B的质量为b g,则混合物A中Al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9b}{17a}×100%$(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如图所示),分别充入2molSO2和2molO2,使它们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
若甲容器的容积不变,乙容器的压强不变,甲中S02的转化率为a%,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b%,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B.a=bC.a<b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
发生如下反应:CO(g)+H2O (g)═CO2(g) 十 H2 (g);△H<0
(1)在850℃时,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3mol•L-1•min-1
(2)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时间(min)COH2OCO2H2
00.2000.30000
20.1380.2380.0620.062
30.1000.2000.1000.100
40.1000.2000.1000.100
50.1160.2160.084
60.0960.2660.104
计算t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
(3)t2℃时,化学反应CO (g)+H2O (g)?CO2(g)+H2 (g)的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2c(CO)•c(H2O),则t2℃<850℃,判断依据是:t2℃的平衡常数为2,大于850℃的平衡常数1,平衡右移
(4)在t1℃达平衡时,又充入CO,再次平衡时,混合气体中H2O的体积分数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H2O的转化率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5))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B(填序号):
A.V(正)(CO)=V (逆)(CO2
B.CO消耗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
C.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F.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
A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溶液中含有NH4+
B将浓硝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然后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C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I2>Cl2
D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烃A 0.2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2mol,试回答:
(1)烃A的分子式是C6H12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充分燃烧后,生成B、C各3mol,则有42g的A参加了反应,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100.8L.
(3)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3CCH=CH2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且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