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
B.溶解度小的物质的导电性一定比溶解度大的物质的导电性弱
C.金属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多时氧化性强

分析 A、水溶液中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浓度越小导电能力越弱;
B、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
C、金属元素无负价;
D、氧化性的强弱取决于得电子的难易.

解答 解:A、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每个离子所带的电量.只有当两者乘积最大时,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不一定为弱电解质,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难溶于水,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故A错误;
B、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故B错误;
C、金属元素无负价,故金属元素在化合态时一定为正价,则变为游离态时一定被还原,故C正确;
D、氧化性的强弱取决于得电子的难易,而非得电子的多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溶液的导电性因素和影响氧化性的因素,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和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0H+302→2C02+4H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
C.负极反应式为:CH30H+H20-6e-→CO2+6H+
D.正极反应式为:02+2H20+4e-→4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化学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都是由于构成的微粒以不同的化学键结合引起的
②溶液显酸性是由于溶液中的c(H+)浓度大于10-7mol/L引起的
③原电池中电流的产生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的直径的特殊性引起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Mg2+、NH${\;}_{4}^{+}$、Cl-、SO${\;}_{3}^{2-}$、SO${\;}_{4}^{2-}$、NO${\;}_{3}^{-}$和NO${\;}_{2}^{-}$等.为确定其组成,分别进行下列4组实验:(已知:2MnO${\;}_{4}^{-}$+5NO${\;}_{2}^{-}$+6H+═2Mn2++5NO${\;}_{3}^{-}$+3H2O)
A.取试样,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
B.取试样,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
C.取试样,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取试样,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C 实验说明酸雨中含NH4+(填化学式)
(2)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是否含有NO${\;}_{2}^{-}$?不含有(填“含有”、“不含有”),其原因是若有NO2-,能使酸性KMnO4褪色;
(3)写出B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式SO42-+Ba2+=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选用适当的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仪器任选.限选试剂:5% H2O2溶液、胆矾晶体、0.05mol/L Fe2(SO43溶液、0.1mol/L Fe2(SO43溶液、0.1mol/L Na2SO4溶液、蒸馏水.
Ⅰ.配制100mL 0.1 mol/LCuSO4溶液
(1)需用托盘天平称取2.5g胆矾晶体,溶解胆矾晶体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2)如图是实验小组配制100mL 0.1mol/LCuSO4溶液过程中定容操作的示意图,该操作的错误之处未用胶头滴管定容、定容时应平视液面.

(3)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按照图示观察方法定容,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Ⅱ.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实验小组用右下图所示装置,选取相关试剂,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中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5% H2O2溶液的体积(mL)选用试剂选用试剂体积(mL)收集V mL O2所需时间(min)
10 蒸馏水5 m
10 0.1mol/L CuSO4v1 n
10 试剂M5p
10 0.1mol/L Na2SO45 m

(4)除上述装置中的仪器及量筒外,还要用到的计量工具是秒表.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右端滴定管中加水,如果一段时间后,滴定管中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5)实验①④的主要目的是排除SO42-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6)实验②中选用试剂的体积v1=5mL.
(7)实验③中选用的试剂M是0.05mol/LFe2(SO43溶液;若正确选用试剂进行实验,测得收集V mL O2所需时间m>n>p,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Fe3+和Cu2+对H2O2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但Fe3+的催化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化学键H-HC-OC=OH-OC-H
E/(kJ.mol-14363431076465413
则△H1=-99kJ.mol-1
(2)图1中能正确表现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a(填曲线标记字母),判断理由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P1>P2>P3,判断理由是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有少量泄漏,可通过喷洒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污染
(1)氰化钠(NaCN)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CN-+H2O?HCN+OH-(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氰化钠与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为:NaCN+Na2S2O3═NaSCN+Na2SO3;已知:NaSCN中S为-2价,处理掉1molNaCN,碳原子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据此推测其结构和性质不可能的是(  )
A.含有3个甲基B.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C.使溴水褪色D.四个碳原子共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可逆反应X(g)+Y(g)?Z(g)(未配平).温度为T0时,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生反应,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Z
B.当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X)=v(Y)=2v(Z)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37.5%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