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
A.NH3  H2OB.CO2  HClC.NO  H2D.CH4  Br2

分析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

解答 解:A、NH3 和 H2O都是极性分子,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氯化氢是极性分子,故B错误;
C、一氧化氮是极性分子,而氢气是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
D、甲烷和溴单质都是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键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非极性分子的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来解答,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如表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①氯水+1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②NaBr溶液+氯水+1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试管、胶头滴管.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Br+Cl2═2NaCl+Br2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
(3)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萃取剂.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没有比较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改进的办法是将溴水滴在KI淀粉试纸上,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或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5mol/(L•min);
(3)2min反应达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a mol 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n (X)=n (Y)=n (Z),则原混合气体中a:b=5:3.
(5)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CEF.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二氧化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具有氧化性B.只具有还原性
C.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D.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2 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 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NA
D.17 g 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 10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的 A2,同时生成 n mol 的 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的 AB,同时生成n mol 的 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 A2,同时生成n mol 的 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CH3-CH=CH-CH3互为同分异构体,关于它们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分子式相同,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都具有碳碳双键,与H2加成的产物完全相同
C.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它们都符合通式CnH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中,乙是一种非金属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A为一种黑色粉状固体,B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C是一种红褐色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关系:
请回答:(1)写出甲、乙、丙、丁的名称
甲盐酸乙氯气丙氯化亚铁丁氯化铁
(2)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写出由丙到丁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4)若将乙气体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主要有Cl2、H2O、HClO、H+、Cl-、ClO-等六种粒子(写微粒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沙的蒸发皿.把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通过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2Al$\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该反应称为铝热反应.
(2)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填写在横线上):①②③④.
①镁条剧烈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星四射
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      
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写出各物质的作用:蒸发皿盛沙:为防止溅落物炸裂蒸发皿;镁条:引燃剂;氯酸钾:助燃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