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B.干冰暴露在干燥空气中,干冰周边气温降低
C.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
D.日光照射在装有新制氯水的烧瓶上,瓶中有气泡冒出

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
A.氨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4OH.
B.干冰是固态的CO2,当其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升华为CO2气体,需要吸收热量.
C.浓氨水与浓盐酸接触,发生如下反应:NH3•H2O+HCl=NH4Cl+H2O.
D.新制氯水的成分中含有HClO分子,在光照条件下,HClO发生分解反应:2HClO$\frac{\underline{\;光照\;}}{\;}$2HCl+O2↑.

解答 解:A.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原理:氨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NH3+H2O=NH4OH,NH4OH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氨的喷泉实验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CO2,当其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升华为CO2气体,需要吸收热量,导致干冰周围的气温降低,由于该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反生了如下反应:NH3•H2O+HCl=NH4Cl+H2O,为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新制氯水的成分中含有HClO分子,在光照条件下,HClO发生分解反应:2HClO$\frac{\underline{\;光照\;}}{\;}$2HCl+O2↑,为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知识比较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有一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现提供右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装置(每种都有若干个,甲中液体粘稠状),若用来①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②除去这两种气体  ③确认CO2已除尽.

(1)甲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
丙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并检验CO2是否除净
(2)为达到上述①-③的目的,用各装置接口的代号,表示出正确的连接顺序.d、c→e、f(多次 )→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下列反应2KMnO4+16HCl(浓)=2KCl+MnCl2+5Cl2↑+8H2O中,氧化剂是KMnO4,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MnCl2.每反应消耗1mol KMnO4时,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5NA,15.8g KMnO4能够与29.2g的HCl发生反应,若有73gHCl被氧化,可以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
A.19B.24C.28D.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B.粗盐可采用溶解、过滤和重结晶等过程进一步提纯
C.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有A、B、C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甲、乙、丙是3种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甲中含B元素,乙中含C元素,丙中含A元素,甲、丙溶液pH>7,乙溶液pH<7;丁为气体,戊为淡黄色固体.甲、乙、丙、丁、戊、己六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

请回答:
(1)写出C元素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写出丁和戊的电子式
(2)用有关化学用语解释:乙溶液呈酸性的原因NaHSO4═Na++H++SO42-;丙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乙溶液+丙溶液→丁CO32-+2H+═CO2↑+H2O;
②己溶液+丙溶液→丁2Al3++3CO32-+3H2O=2Al(OH)3↓+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产物并进行实验论证,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b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b).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方框内应选用图2中C装置(填字母代号).简述装置随关随停的理由:C中当打开止水夹时,酸就和有孔塑料板上的石灰石反应生成气体,当关闭止水夹时,生成的气体就无法从导管中排出,从而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把酸液挤到长颈漏斗中,使固液分离.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等装置5(填数字编号)中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时,再点酒精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驱除系统内的空气.
(3)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2=Na2CO3+CO.
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4)指导老师认为,不仅要检验残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钠还要检验其中是否有氧化钠和碳.当确认钠充分反应后,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装置4中的残留固体中是否有Na2O和C:将4中固体加足量水,有不溶黑色固体,则生成物中有C,在所得水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有Na2CO3生成;过滤,用pH试纸检验滤液,若滤液呈碱性,则残留固体中含有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各分散质微粒中,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
A.氯化铁溶液B.河水C.氢氧化铁胶体D.淀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Cl2、SO2和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
B.分别加热用Cl2、SO2和Na2O2漂白过的品红溶液都能恢复红色
C.将Cl2和SO2同时通入水中能生成两种强电解质
D.Cl2、SO2和Na2O2漂白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