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来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
反应放热,高温不利用原料的利用,温度低原料利用率高,但反应较慢,不利于实际生产;
(2)计算浓度商Qc,Qc=k,处于平衡状态;Qc>k,向逆反应进行;Qc<k,向正反应进行;
(3)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常用方法是蒸馏;
(4)反应本质是二甲醚的燃烧,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甲醚在负极放电,正极反应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由图可知,氢离子移向b电极,a极为负极,二甲醚放电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
解答 解:(1)已知: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③得3CO(g)+3H2(g)?CH3OCH3(g)+CO2(g)△H=-246.1kJ/mol,
反应放热,高温不利用原料的利用,温度低原料利用率高,但反应较慢,不利于实际生产,采用300℃的反应温度,目的(保证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246.1kJ/mol;保证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该温度下将2mol CO、3mol H2和2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c(CO)=1mol/L,c(H2)=1.5mol/L,c(CH3OH)=1mol/L,浓度商Qc=$\frac{1}{1×1.{5}^{2}}$=0.44,大于平衡常数0.27,故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逆向进行;
(3)二甲醚、乙醇、水为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采取蒸馏的方法将二甲醚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4)反应本质是二甲醚的燃烧,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甲醚在负极放电,正极反应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由图可知,氢离子移向b电极,b电极正极,a极为负极,二甲醚放电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CH3-12e-+3H2O=2CO2+12H+,
故答案为:正;CH3OCH3+3H2O-12e-=2CO2+12H+.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大,涉及反应热、化学平衡、原电池、实验基本操作等,难度中等,(4)中电极反应式书写是易错点,可以先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利用总反应式减正极反应式即为负极反应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或核素 | |
B. |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 | |
C. | 35Cl2与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 | |
D. | 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中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运石油的油罐车上应贴 ![]() | |
B. | 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引起着火,可用水扑灭 | |
C. | 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硼酸稀溶液冲洗 | |
D. | 右图装置可分离CH3COOC2H5和碳酸钠饱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②④⑤ | C. | ①④⑤ | D. | ①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向A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SO2气体. | A中黄色溶液迅速变成深红棕色,最终变为浅绿色. |
II | 取出少量A装置中的溶液,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 | 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III | 打开活塞a,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A中,关闭活塞a | A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
IV | 取出少量A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向A装置中通入空气. | 溶液变为红色;液面上方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步骤 |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
①测定B中实验所用混合溶液的 ②配制具有相同pH的稀硝酸与 BaCl2的混合液并通入适当的N2 ③将SO2通入上述溶液中 |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假设2成立 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假设2不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