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Ⅱ表示Br-的变化情况B.原溶液中n(FeBr2):n(FeI2)=1:3
C.线段Ⅳ表示IO3-的变化情况D.根据图象无法计算a的值

分析 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又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溴离子判断溶液中n(FeBr2),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a的值;
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含氧酸中含有I元素,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含氧酸中I的化合价,然后写出其化学式.

解答 解: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
A.根据分析可知,线段Ⅱ为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不是氧化溴离子,故A错误;
B.n(FeBr2):n(FeI2)=n(Br-):n(I-)=6mol:2mol=3:1,故B错误;
C.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元素为I元素,已知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根据电子守恒,则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frac{(1-0)×2×5mol}{2mol}$=+5价,则该含氧酸为HIO3,即:线段Ⅳ表示IO3-的变化情况,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等知识,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明确反应过程及反应原理为解题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
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高热值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
CO和H2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
生产煤炭气的反应之一是:C(s)+H2O(g)?CO(g)+H2(g)△H=+131.4kJ/mol
(1)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5min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2g/L,用H2O表示0~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2mol/(L•min).
(2)关于上述反应在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v(H2O)=v(H2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3)若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如图),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请在图中继续画出t1时刻之后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①缩小容器体积,t2时到达平衡(用实线表示);
②t3时平衡常数K值变大,t4到达平衡(用虚线表示);
(4)在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可以制得甲醇(化学式为CH3OH),CH3OH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725.8kJ/mol,283.0kJ/mol,1molH2O(l)变为H2O(g)吸收44.0kJ的热量,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g)△H=-354.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跟高锰酸钾反应来制取少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将上述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反应中体现了浓盐酸的还原性、酸性.(填性质)
(3)若反应中产生了的Cl2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为4.48L,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作氧化剂的浓盐酸是0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 LCO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酒精中所含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8g H2O所含原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48g O2与O3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炉冶铁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CO和H2)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
CH4(g)+CO2(g)═2CO(g)+2H2(g)△H=+260kJ•mol-1
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则CH4与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4(g)+O2(g)=2CO(g)+4H2(g)△H=-46kJ•mol-1
(2)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
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该腐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O2+2H2O+4e-=4OH-;负极:Fe-2e-=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ABCD
物质KNO3溶液CO2乙醇
杂质KOHH2O(g)
除杂试剂FeCl3溶液浓硫酸酒精生石灰
除杂装置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兴趣小组甲设计了以下装置和方法测定空气中SO2含量.你认为可行的操作是B
序号ABC
装置
原理通入V升空气,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当KMnO4溶液刚好褪色时,测定通入空气的体积V通入V升空气,测定U型管增加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
A.乙烷B.甲苯C.CH2=CH-CND.异戊二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N2(g)+3H2(g)?2NH3(g)△H=-93.0kJ•mol-1
(1)已知一定条件下:2N2(g)+6H2O(l)?4NH3(g)+3O2(g)△H=+1 530.0kJ•mol-1.则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rac{1}{2}$O2(g)=H2O(l)△H=-286kJ/mol.
(2)如图1,在恒温恒容装置中进行合成氨反应.

①表示N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C.
②前25min内,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12 mol•L-1•min-1
③在25min末刚好平衡,则平衡常数K=$\frac{4}{27}$.
(3)在恒温恒压装置中进行工业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气体体积不再变化,则已平衡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尚未平衡
C.平衡后,往装置中通入一定量Ar,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D.平衡后,压缩容器,生成更多NH3
(4)电厂烟气脱氮的主反应:①4NH3(g)+6NO(g)?5N2(g)+6H2O(g)△H<0,
副反应:②2NH3(g)+8NO(g)?5N2O(g)+3H2O(g)△H>0.
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请回答:在400~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随温度升高,N2的含量降低,导致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或者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使副反应的平衡右移,降低了NH3和NO浓度,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任答合理的一条原因).
(5)以NO2、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图3所示,石墨 I 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有关电极反应可表示为NO2+NO3--e-=N2O5;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即必须在石墨Ⅱ电极处通入一种氧化物Y,Y是N2O5(填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