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为实现CO2减排,目前唯一技术成熟的方法是用碳酸钾溶液为吸收剂捕集工业烟气中的CO2.某研究小组用200mL 1.5mol/L K2CO3溶液吸收了3.36L(标准状况)的CO2,并研究了吸收后的溶液(称为富液)的再生.
(1)该富液的溶质成分及其浓度是K2CO30.75mol/L、KHCO31.5mol/L.(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该富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bc.(填序号)
a.c(K+)=2c(CO32-)+c(HCO3-
b.3c(K+)=4c(CO32-)+4c(HCO3-)+4c(H2CO3
c.c(K+)>c(HCO3-)>c(CO32-)>c(OH-)>c(H+
(3)传统的再生方法是将富液加热,使其脱碳再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HCO3$\frac{\underline{\;\;△\;\;}}{\;}$K2CO3+CO2↑+H2O.
(4)近年提出的电解法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再生方法.将富液通入阴极室,将KHCO3溶液通入阳极室进行电解,其原理如图1所示:

电解过程中,溶液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示说明:
1:阳极室中c(K2CO3
2:阳极室中c(KHCO3
3:阴极室中c(K2CO3
4:阴极室中c(KHCO3
阳极室的溶液在电解过程中其组成几乎保持不变的原因是OH-在阳极失电子生成O2(4OH--4e-═O2↑+2H2O),产生的H+消耗溶液中的HCO3-(H++HCO3-═CO2↑+H2O);阴极室中的HCO3-、CO32-进入阳极室,发生反应CO32-+CO2+H2O═2HCO3-或CO32-+H+═HCO3-,使HCO3-得以补充,溶液组成和浓度基本不变.

分析 (1)根据n=cV计算出碳酸钾的物质的量,根据n=$\frac{V}{{V}_{m}}$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结合二者物质的量判断反应后产物,然后计算出其物质的量及浓度;
(2)该富液中溶质组成为K2CO3 0.75 mol/L、KHCO3 1.5 mol/L,溶液呈碱性,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判断;
(3)碳酸氢钾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电解原理及阴阳两极发生的反应原理分析.

解答 解:(1)标准状况下3.3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frac{3.36L}{22.4L/mol}$=0.15mol,200mL 1.5mol/L K2CO3溶液中含有碳酸钾的物质的量为:1.5mol/L×0.2L=0.3mol,0.5mol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消耗0.15mol碳酸钾,生成了0.3mol碳酸氢钾KHCO3,则反应后溶质为KHCO3、K2CO3,浓度为:c(K2CO3)=$\frac{0.3mol-0.15mol}{0.2L}$=0.75mol/L;KHCO3的浓度为:c(KHCO3)=$\frac{0.3mol}{0.2L}$=1.5mol/L,
故答案为:K2CO3 0.75 mol/L、KHCO3 1.5 mol/L;
(2)a.溶液呈碱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K+)>2c(CO32-)+c(HCO3-),故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可得:3c(K+)=4c(CO32-)+4c(HCO3-)+4c(H2CO3),故b正确;
c.溶质组成为K2CO3 0.75 mol/L、KHCO3 1.5 mol/L,由于水解程度较小,则c(HCO3-)>c(CO32-)、c(OH-)>c(H+),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K+)>c(HCO3-)>c(CO32-)>c(OH-)>c(H+),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3)碳酸氢钾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frac{\underline{\;\;△\;\;}}{\;}$K2CO3+CO2↑+H2O,
故答案为:2KHCO3$\frac{\underline{\;\;△\;\;}}{\;}$K2CO3+CO2↑+H2O;
(4)由于OH-在阳极失电子生成O2(4OH--4e-═O2↑+2H2O),产生的H+消耗溶液中的HCO3-(H++HCO3-═CO2↑+H2O);在阴极室中的HCO3-、CO32-进入阳极室,发生反应CO32-+CO2+H2O═2HCO3-或CO32-+H+═HCO3-,使HCO3-得以补充,溶液组成和浓度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OH-在阳极失电子生成O2(4OH--4e-═O2↑+2H2O),产生的H+消耗溶液中的HCO3-(H++HCO3-═CO2↑+H2O);阴极室中的HCO3-、CO32-进入阳极室,发生反应CO32-+CO2+H2O═2HCO3-或CO32-+H+═HCO3-,使HCO3-得以补充,溶液组成和浓度基本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电解原理、盐的水解原理、化学方程式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明确电解原理、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为解答根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把铁粉和铜粉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进行如下操作,请根据现象回答:
(1)在滤液里滴加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多填、少填、错填均不给分,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gNO3、Fe(NO32、Cu(NO32
(2)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Fe、Ag、Cu;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Fe(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②Al③Al(OH)3  ④Al2O3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的物理量
B.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C.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或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的物质一定是氯气
C.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氯气
D.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一定量KAl(SO42溶液和一定量Ba(OH)2溶液混合,沉淀的质量恰好最大时:Al3++2SO42-+3OH-+2Ba2+=2BaSO4↓+Al(OH)3
B.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Cl2:2MnO4-+16HCl=2Mn2++6Cl-+5Cl2↑+8H2O
C.0.1molCl2和100mL1mol/LFeBr2反应:3Cl2+2Fe2++4Br-=6Cl-+2Fe3++2Br2
D.用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3H+=A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以镁和铝为电极,以NaOH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时,铝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2H2O+AlO2-;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FeO42-+3e-+4H2O=Fe(OH)3+5 OH-,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Zn+2FeO42-+8H2O=2Fe(OH)3+4OH-+3Zn(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把盛有几小块镁片的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2mL的稀盐酸.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       
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B.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
C.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
D.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5mol/L的Na2CO3溶液970mL,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1000mL,称取Na2CO3•10H2O的质量是14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