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 起始温度t1/ ℃ | 终止温度t2/ ℃ |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溶液 | |
1 | 20.0 | 20.1 | 23.2 |
2 | 20.2 | 20.4 | 23.4 |
3 | 20.5 | 20.6 | 23.6 |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C D △H1=△H2<△H3 -51.8kJ/mol
【解析】
(1)为了保证酸或是碱中的一方完全反应,往往需要保证一方过量;
(2)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
(3)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
(4)H+(aq)+OH-(aq)═H2O(l) △H=-57.3kJmol-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5)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计算。
(1)为了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答案为: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
(4)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放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
(5)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12958J=1.2958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A. 仅有② B. 仅有②④ C. 仅有②③④ D. 全部符合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B.的硫酸钠溶液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
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D.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问题:
(1)下列有机物属于酯类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
A. B. C. D.CH3CH2OH
(2)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
A.油脂 B.葡萄糖 C.纤维素 D.蛋白质
(3)下列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下同),与环己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_;D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杂质。实验装置图如图: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填“a”或“b”) 进入装置E。
(3)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写出名称)。
(4)下列收集氢气的方法中符合题意的是_____。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干瘪的塑料袋 D.塑料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化学基础》
(1)下列有机物结构简式中,符合如图核磁共振氢谱的是_________
A.CHCl3 B.CH3Cl C.CH3CH3 D.CH3CH2OH
(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H2CH (CH3)2,其名称是______
A.2-甲基丁烷 B.3-甲基丁烷
C.2-甲基戊烷 D.3-甲基戊烷
(3)下列物质中,在人体内需要通过发生水解反应才能被消化吸收的是______
A.淀粉 B.葡萄糖 C.氨基酸 D.高级脂肪酸
(4)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如图是以乙烯为原料,制备环状酯E(某香精成分和高分子材料F的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可做汽车发动机的防冻液,B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A转化为B的“一定条件”是指NaOH的________(填“水”或“醇”)溶液。
②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由CH2=CH2转化为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属于醛类,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来检验 C分子中的醛基。
⑤把Na2CO3加到足量D溶液中,产生CO2气体,说明D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_______(填“强”或“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己醇 | 100 | 0.961 8 | 161 | 微溶于水 |
环己烯 | 82 | 0.810 2 | 83 | 难溶于水 |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A.接收器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
A.41% B.50% C.61% D.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和甲、乙、丙均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D是过渡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件没有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电子式为_____;组成气体乙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物质B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D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NO气体,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为___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氯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探究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置B用于制备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C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反应时有蓝色岀现。淀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C装置的导管靠近而不接触液面,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lO2消毒自来水,其效果是同质量氯气的___________倍(保留一位小数)
(4)装置D用于吸收尾气,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单质,且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则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5)若将C裝置中的溶液改为Na2S溶液,通入ClO2后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可以产生两种假设:
假设a:CO2与Na2S不反应。假设b:ClO2与Na2S反应。
①你认为哪种假设正确,阐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仅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