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P<S<ClB.氢化物稳定性:HF>H2S>H2O
C.碱性:Mg(OH)2>NaOH>Ca(OH)2D.原子半径:F>Cl>Br>I

分析 A.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合物的碱性越强;
D.同一主族元素中,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解答 解:A.P、S、Cl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则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即非金属性金属性:P<S<Cl,故A正确;
B.非金属性F>O>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氢化物稳定性:HF>H2O>H2S,故B错误;
C.金属性Mg<Na<Ca,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Mg(OH)2<NaOH<Ca(OH)2,故C错误;
D.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F<Cl<Br<I,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且此时A、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5.求:
(1)此时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
(2)B的平均反应速率.
(3)x的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10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镁片上有大量气泡,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镁与盐酸反应产生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反应中转移了0.04mol电子时;标准状况下产生多少448mL的H2;消耗镁多少0.48g(保留两位小数);生成的MgCl2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4)由实验推知,镁片溶液和盐酸的总能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MgCl2和H2的总能量;此反应为放热 (填放热反应或者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变化或现象中,与原电池反应有关的是(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的保护层
C.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铁等金属钝化
D.白铁(镀锌)表面有划伤时,仍然不易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
B.铝在高温下能还原锰、铁、铬等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
C.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有N2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D.因为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氧化膜,所以镁铝都不能溶于浓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操作会使H2O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且pH>7的是(  )
A.向水中加少量NaHSO4B.向水中加少量FeCl3
C.向水中加少量Na2CO3D.将纯水加热到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KHSO4溶液显酸性(填“酸”“碱”或“中性”),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KHSO4=K++H++SO42-
(2)KHCO3溶液显碱性(填“酸”“碱”或“中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CO3-+H2O?H2CO3+OH-
(3)将上述两溶液混合,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学生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错将其当做氯酸钾,向其中加入了二氧化锰,测得混合物总质量为400g,其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5%,放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将所得固体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后,经实验测定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则该同学加入的MnO2有多少克(  )
A.84gB.32gC.87gD.19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装置药品现象
实验10.64g Cu片(0.01mol)和20.0mL浓HNO3Cu片消失,得到绿色溶液A,放置较长时间后得到蓝色溶液B,…
I.Cu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03(浓)═Cu(NO32+2NO2↑+2H20.
II.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溶液A和溶液B中,c(Cu2+) 基本相同.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溶液A和溶液B中,c(Cu2+) 基本相同.
(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进行实验2: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溶液由蓝变绿;溶液由绿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HNO3+HNO2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iii.NO-2能与Cu2+反应:Cu2+(蓝色)+4NO2-═Cu(NO242-(绿色)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2-4使溶液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现象
实验3i.配制与溶液A的c(H+)相同的HNO3溶液,取20.0mL,通入NO2气体溶液呈黄色
ii.再加0.01mol Cu(NO32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3、加水稀释溶液立即变为蓝色
实验4i.向20.0mL 0.5mol/L Cu(NO32蓝色溶液中通入少量NO2溶液呈绿色
ii.加入稀H2SO4有无色气体放出,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很快变为蓝色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3HNO2═HNO3+2NO↑+H2O.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加入稀硫酸,抑制HNO2的电离,并使HNO2分解,降低c(NO2-),造成 Cu2+(蓝色)+4NO2-?Cu(NO24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绿色变蓝色.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l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A中剩余的浓 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 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实验4中加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酸性较强的A溶液中 NO2-不能大量存在,因此在A溶液中,绿色的Cu(NO242-不能大量存在,Cu2+与NO2-反应生成Cu(NO242- 不是使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