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有机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几种(  )
A.1种B.2种C.3种D.4种

分析 的分子式为C3H6O2,属于酯类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可以表示为C2H5-COOH,则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取决于-C2H5的结构,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2,与该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酯类,则满足条件的有机物可表示为C2H5-COOH,由于-C2H5不存在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对称结构,则C2H5-COOH只有1种结构,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亚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按如图装置进行制取.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用50%双氧水配制30%的H2O2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量筒(填仪器名称);
(2)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或安全瓶);
(3)装置B内生成的ClO2气体与装置D中混合溶液反应生成NaClO2,生成NaClO2的反应方程式为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5)反应后,经以下步骤可从装置D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请补充完整操作iii.
i.55℃蒸发结晶;   ii.趁热过滤;  iii.用45℃左右的热水洗涤3遍(热水温度高于38℃,低于60℃);  iv.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样品杂质分析与纯度测定
(6)上述实验制得的NaClO2晶体中含少量Na2SO4.产生Na2SO4最可能的原因是a;
a.B中有SO2气体产生,并有部分进入D装置内
b.B中浓硫酸挥发进入D中与NaOH中和
c.B中的硫酸钠进入到D装置内
(7)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
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确认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②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c•V•10-3 mol(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kJ•mol-1
B.该反应生成液态HCl比生成气态HCl释放的能量少
C.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D.1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吸收431kJ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C (s)+H2O(g)?CO (g)+H2 (g)△H=+131.3kJ•mol-1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
(2)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H>0,△S>0B.△H>0,△S<0C.△H<0,△S>0D.△H<0,△S<0
(3)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系中的C (s)全部移走,平衡左移(向左移/向右移/不移动);
(4)一定温度下,三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炭足量,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容器
编号
c(H2O)/mol•L-1c(CO)/mol•L-1c(H2)/mol•L-1ν、ν比较
I0.060.600.10ν
0.120.20
0.60
ν
0.100.200.40ν>ν
(5)己知:
2C (s)+O2(g)=2CO (g)△H=-221.0kJ•mo1-1
2CO(g)+O2(g)=2CO2 (g)△H=-566.0kJ•mo1-1
2H2 (g)+O2 (g)=2H2O (g)△H=-483.6kJ•mo1-1
若将24g炭完全转化为水煤气,然后再充分燃烧,整个过程的焓变为-787.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实验室需配制480mL 0.1mol•L-1的Na2CO3溶液,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480mL 0.1mol•L-1的Na2CO3溶液.
实际应称Na2CO3质量/g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将准确称量的Na2CO3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适量水溶解
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处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高.
(4)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元素由于受3d电子的影响,性质的递变规律与短周期元素略有不同.
(1)第四周期过渡元素的明显特征是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合物.
①CO可以和很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如羰基铁[Fe(CO)5]、羰基镍[Ni(CO)4].CO分子中C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C、O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CO的结构式为C≡O,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CN-(填化学式).
②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液态Ni(CO)4分子.423K时,Ni(CO)4分解为Ni和CO,从而制得高纯度的Ni粉.试推测Ni(CO)4易溶于下列bc.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2)第四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总趋势是逐渐增大的.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Ga的第一电离能却明显低于Zn,原因是Z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故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e和BBr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d.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4)Fe、Co、Ni、Cu等金属能形成配合物与这些金属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关.
①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
②CuSO4•5H2O(胆矾)中含有水合铜离子因而呈蓝色,写出胆矾晶体中水合铜离子的结构简式(必须将配位键表示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下列反应中,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和K2SO4溶液反应B.Al放入烧碱溶液中
C.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D.KSCN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5℃时,浓度均为0.1mol•L-1HCl和CH3COOH各1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溶液的导电能力和pH值均相同
B.中和两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C.分别与足量的Zn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速率快,氢气多
D.当把两种酸各10mL混合后,加10mL 0.1mol•L-1的NaOH,则有c(H+)=c(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小组的同学先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他们在试管A中按顺序加入碎瓷片、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然后加热制取.请回答:

(1)小试管B中的液体是饱和碳酸钠溶液.
(2)小试管B中的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下,原因是防止倒吸.
(3)装置中有一个明显错误,改正后才能制取.此错误是试管B口用了橡皮塞.
(4)该小组若改用图乙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圆底烧瓶上的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冷凝管的a口是冷却水的出口(填“进口”或“出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