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洁净的能源,但大量开发和使用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加重温室效应
B.碘元素被誉为“智力元素”,KI、KIO3、I2都可作碘盐的添加剂
C.硅橡胶无毒无味、耐高温又耐低温,可制成人造心脏,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的氧化物无关

分析 A.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
B.碘化钾有苦味而且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有毒的碘单质;
C.橡胶是有机物;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解答 解:A.可燃冰的大量开发、利用会导致海底大型塌陷、滑坡、崩塌,引发地震、海啸等灾害,且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故A正确;
B.加碘盐中使用的是较稳定且无毒的KIO3,故B错误;
C.硅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雾霾天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试题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能源与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是否酒后驾车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产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C.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Cl-+ClO-+2H+═Cl2↑+H2O
D.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部是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某温度时的混合溶液中c(H+)=$\sqrt{{K}_{w}}$mol•L-1,说明该溶液呈中性(KW为该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B.室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的pH可能为2或12
C.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向含有Cl-、CrO42-且浓度均为0.010 mol•L-1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CrO42-先产生沉淀
D.常温下pH=7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M (g)和N (g),发生反应M (g)+N (g)?2P (g)+Q (s),所得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M) n(N) n(P)
 ① 500 0.3 0.2 0.3
 ② 600 0.2 0.3 0.24
 ③ 750 0.1 0.1 x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N)=0.050 mol,则0~5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P)=0.015 mo1/(L•min)
B.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M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
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0
D.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0.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光能
C.电池工作时,Y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A的某种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可形成一个质子,B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的某种单质是生物呼吸必需的气体,D元素原子的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E是短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E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D>C
B.含有E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碱性
C.A和C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D.BC2跟C、E形成的化合物发生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已知:
①298K时K(HF)=3.5×10-4,Ksp(CaF2)=1.8×10-7
②HF(aq)═H+(aq)+F-(aq)△H<0
根据以上已知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HF溶液,$\frac{c({F}^{-})}{c(HF)}$保持不变
B.308 K时,HF的电离常数Ka>3.5×10-4
C.298 K时,向饱和CaF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l2,Ksp(CaF2)会减小
D.2HF(aq)+Ca2+(aq)?CaF2(s)+2H+(aq) K≈0.6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别己烷、己烯和乙醇,可用溴水
B.乙烯和植物油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反应原理相同
C.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D.1mol分子式为C18H26O5的酯完全水解生成lmol 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分子式为C14H18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型管内液体慢慢向右移动说明将分液漏斗中的水滴入到烧杯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U型管内液体慢慢向右移动是由于锥形瓶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造成压强增大而引起
C.该装置中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的橡胶管对于上述实验现象而言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D.小烧杯中的物质可以是NaOH也可以是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