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O2和H2O(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稀硫酸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II中洗气瓶内是碳酸氢钠溶液
B.可以把装置I换成启普发生器
C.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在III处加热
D.当III处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仍进行,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欲用浓硝酸法(测定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测定某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但资料表明:反应中除了生成NO2气体外还会有少量的NO生成;常温下NO2和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为完成测定并验证确有NO生成,有人设计如下实验:
(1)实验开始前要先打开A部分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再关闭K1,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2)装置B瓶的作用是___。
(3)A中的反应停止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若反应确有NO产生,则D中应出现的现象是___;实验发现,通入氧气温度的高低对实验现象有较大影响,则为便于观察应通入___(填“冷”或“热”)的氧气。
(4)为减小测量误差,在A中反应完成和D中出现现象后,还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
(5)实验测得下列数据:所用铜银合金质量:15.0g、浓硝酸:40mL13.5mol/L;实验后A中溶液体积:40mL;H+浓度:1.0mol/L。若设反应中硝酸既无挥发也无分解,则:
①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
②若已测出反应后E装置的生成物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则为确定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
(6)若实验只测定 Cu的质量分数,不验证NO的产生,则在铜银合金中与浓硝酸反应后,只需要简单的实验操作可达到目的,请简述实验过程: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变大
C.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5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硼(B)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工业中有诸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硼氢化钠(NaBH4)是硼的重要化合物。
①NaBH4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工业上可利用硼酸甲酯[B(OCH3)3]与氢化钠(NaH)反应制备NaBH4,反应的另一种产物为甲醇钠(CH3ON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NaBH4与水反应生成NaBO2和H2,该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2)工业上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单质B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金属离子 | Fe3+ | Al3+ |
开始沉淀的PH | 2.7 | 3.1 |
沉淀完全的PH | 3.7 | 4.9 |
“浸出”时,将铁硼矿石粉碎的目的为___。
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
“净化除杂”时需先加H2O2溶液,其目的为___,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5.0的目的是___。
制得的粗硼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BI3,BI3加热分解可以得到纯净的单质硼。现将0.025g粗硼制成的BI3完全分解,生成的I2用0.3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至终点,消耗18.00mLNa2S2O3溶液。盛装Na2S2O3溶液应用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该粗硼样品的纯度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VCB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添加剂,以环氧乙烷(EO)为原料制备VCB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②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EO、EC的一氯代物种数相同
D.CIEC、VCB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合成气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煤、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用H2O(g)和O2重整CH4制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水蒸气重整)CH4(g)+ H2O(g)=CO(g)+3H2(g) H=+ 206 kJ●mol -1
(氧气重整)CH4(g)+0.5O2(g)=CO(g)+2H2(g) H=-36 kJ●mol-1
①2H2(g)+O2(g)=2H2O(g)的 H=_______kJ●mol-1。
②为了保持热平衡,同时用两种方式重整,不考虑热量损失,理论上得到的合成气中n(CO): n(H2)=1 :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③用水蒸气电催化重整甲烷的装置如图。装置工作时,O2-向_____(填“A"或“B’)极迁移;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2)焦炭与水蒸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制合成气的主要反应( I )、(II )的lgKp(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与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II)的H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
②气体的总压强:a点_____ (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b点,理由是_________。
③c点时,反应C(s) +CO2(g)2CO(g)的Kp=_____ (填数值)。
④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 5 mol CO、2 mol H2O(g)只发生反应(II),图中d点处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达到平衡时,向容器中再充入0.5 mol CO、2 mol H2O(g),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磷矿石的主要成分是Ca5F(PO4)3,并含有少量MgO、Fe2O3等杂质。工业上以磷矿石为原料制备H3PO4,一种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Ca5F(PO4)3 + 7H3PO4→5Ca(H2PO4)2 + HF
38、写出有关操作的名称:Ⅰ___________、Ⅲ_________。工艺流程中设计操作Ⅱ与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若在实验室里采用此种方法溶解磷矿石,请写出必须的实验注意事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40、磷矿石也可直接用硫酸溶解,两种工艺相比,该工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1、测定产品磷酸的浓度可采用滴定法。准确量取10.00 mL磷酸产品(密度为1.526g/cm3)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20.00m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3 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当观察到溶液恰好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生成NaH2PO4),消耗标准溶液20.16 mL。
该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42、若理论上滴定应耗用标准溶液20.20 mL,则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___(按近似计算法则)。该产品中磷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保留3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 H2(g)+O2(g) ΔH=242 kJ·mol-1
B.2H2(g)+O2(g)= 2H2O(l) ΔH=-484 kJ·mol-1
C.H2(g)+O2(g)= H2O(g) ΔH=242 kJ·mol-1
D.2H2(g)+O2(g)= 2H2O(g) ΔH=484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可采用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脂,回答下列问题:
I.丙烯的制备反应方程式为C3H8(g)=C3H6(g)+H2(g)。
已知:部分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1)制备丙烯反应的△H=__。该反应在__(“高温”或“低温”)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2)提高丙烯产率可以选择__(填序号)。
A.升温 B.减小压强 C.充入H2(恒容) D.加入催化剂
(3)已知:CO2(g)+H2(g)=CO(g)+H2O(g) H=-41kJ·mol-1,工业上选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O2,提高丙烷的转化率,从化学平衡原理角度说明原因:__。
II.利用丙烯制备丙烯腈,反应方程式如下:2C3H6(g)+2NH3(g)+3O2(g)2CH2=CHCN(g)+6H2O(l) H=-1294kJ·mol-1。
(4)主要的反应机理如下:
CH3-CH=CH2→[CH2CHCH2]+H 慢 H>0
[CH2CHCH2]+[NH]→CH2=CH-CN+3H 快
如图能表示反应历程的是__(填序号)。.
(5)一定温度下,I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等物质的量的C3H6、NH3、O2制备丙烯腈,c(C3H6)与v正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①判断t4时刻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__。
②列式并计算制备丙烯腈反应的平衡常数K=__(mol·L-1)-5。
③已知:正反应速率v正=kca(C3H6),根据表中数据,a=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