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aQ(g),2 min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

0.4 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2 mol·L-1

C.Y的转化率为60%

D.反应速率v(Y)=0.3 mol·(L·min)-1


选B。解这种类型的题时常用以下形式:

X(g)  +  3Y(g)    2Z(g)  +  aQ(g)

初始浓度

(mol·L-1)        1        1             0        0

转化浓度

(mol·L-1)       0.2      0.6            0.4      0.4

平衡浓度

(mol·L-1)       0.8      0.4            0.4      0.4

由以上数据可求出其他未知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装置、选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氨气

B.用B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用C装置稀释浓硫酸

D.用D装置除去CO2中的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据报道,我国拥有的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了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可燃冰中蕴藏着大量的甲烷,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已知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时放出的热量为890.3 kJ,当它不完全燃烧生成CO气体和液态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19 kJ。如果1 mol CH4在n g O2中燃烧生成CO、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731.25 kJ热量。

(1)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写出甲烷气体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3)计算n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R(s)+X(g)Y(g)+Z(g)ΔH>0,达到平衡态Ⅰ后,在t1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则t1时刻的条件改变可能是(   )

A.升高温度              B.减小体积

C.增大Y的浓度           D.加入一定量的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温度为T时,向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

v(PCl3)=0.003 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 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分别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计算出由水电离出的[OH]的数据分别为甲:1.0×10-7 mol·L-1;乙:1.0×

10-6 mol·L-1;丙:1.0×10-2 mol·L-1;丁:1.0×10-12 mol·L-1。其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数据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运用较多,它是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或不发生变化,以便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根据因素和条件的性质,可分为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某研究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有关变量控制的操作错误的是(  )

A.为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将实验温度均确定为25℃、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的体积均确定为4 mL,不使用催化剂

B.可选择浓度分别为0.05 mol·L-1、0.01 mol·L-1、0.001 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和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H2C2O4溶液反应,来操纵实验变量,进行对照实验

C.可将单位时间内反应所生成的CO2体积作为实验变量(自变量)进行本实验研究

D.该实验研究中的反应变量(因变量)是溶液紫色褪去所消耗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