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如果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所求中和热数值不变(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4)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差(t2-t1)/℃
125.032.6
225.131.8
325.131.9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 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56.5kJ/mo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acd(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分析 (1)环形铜棒是热的良导体,会使热量损失;
(2)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3)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4)先判断三次反应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值,根据公式Q=cm△T来求出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中和热;
(5)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

解答 解:(1)偏低;环形铜棒是热的良导体,其导热效果好于环形玻璃搅拌棒,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低;
(2)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增加,但是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故答案为:增加;不变;
(3)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
故答案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4)3次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7.6℃、6.7℃、6.8℃,第一组舍去,平均值为6.75℃,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4J/(g•℃)×100g×6.75℃=2.8224kJ,即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2.822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2.8224kJ×20=56.5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5kJ/mol;
故答案为:-56.5kJ/mol;
(5)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故c正确;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点评 本题考查中和热测定原理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硅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高温下SiO2能与Na2CO3固体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说明硅酸酸性强于碳酸
C.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所以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性溶液
D.Si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了解一些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现有下列药物:碳酸镁、青霉素、阿司匹林、氢氧化铝.
①其中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是阿司匹林.
②碳酸镁可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MgCO3+H+═Mg2++H2O+CO2↑(用离子方程表示).
③药片常用淀粉,请写出检验淀粉水解的方程式:(C6H10O5n+nH2O$→_{△}^{稀硫酸}$nC6H12O6
(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①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某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优良性能,常用于制造门窗框架.该合金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为Al(填元素符号).
②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请写出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Fe-2e-=2Fe2+.回收的废钢铁因为易生锈不能长期在露天堆放,铁锈的化学式是Fe2O3•xH2O.请举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烤蓝、制成不锈钢、电镀、刷漆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21gC3H6和C4H8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A
②l4.2g硫酸钠固体中含有0.1NA个硫酸钠分子
③标准状况下,11.2L己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④10mL18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铁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教为O.18NA
⑤标准状况下,由H2O2分解制得4.48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⑥2gD2${\;}_{\;}^{18}$O含有的质子致、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
A.①②⑥B.③④C.①⑤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实验室拟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纯净的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
(Ⅰ)制取氯气:
(1)如图1,按气体从左到右流动的方向将下列装置进行连接(填字母>,H→B、A→C.广口瓶Ⅱ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2)仪器N的名称是分液漏斗;M是连通上下玻璃仪器的橡胶管,其目的是保证盐酸能顺利滴下;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4Cl-$\frac{\underline{\;\;△\;\;}}{\;}$Mn2++2Cl-+Cl2+2H2O.
(3)连接好仪器后,上述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你的改进方法是在导管D处连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
(Ⅱ)验证氯气的性质:将从上述发生装置H处导出的气体依次经过下图2装置验证氯气的性质(其他相关装置已略去)
(4)丁中出现的现象是下层溶液为紫红色,该反应证明了氯气的氧化性.
(5)证明HClO具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乙中布条不褪色,丙中布条褪色,甲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Al3+、SO42-、Cl-B.Na+、Fe2+、SO42-、NO3-
C.Al3+、Na+、Cl-、AlO2-D.K+、Cu2+、O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硼化钒(VB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4VB2+44OH-═2V2O5+4B2O3+22H2O
B.正极反应式为11O2+44e-+22H2O=44OH-
C.OH-由负极透过性选择性透过膜向正极迁移
D.电子由硼化钒电极负载流向电极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蛋白质缺乏是可以致命的.人体内蛋白质约占体重的16%.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体内含有10~11kg的蛋白质.如果人体丢失体内20%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活动有可能会被迫停止.常见的蛋白质缺乏症表现为代谢下降,生命变得脆弱易病.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它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一部分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糖或脂类物质,以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则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①蛋白质分子中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
②蛋白质水解最终得到α-氨基酸.
③蛋白质溶液遇到浓的硫酸铵等无机盐溶液,会析出沉淀;再加适量水后,蛋白质重新溶解,仍然具有原来的活性.这个过程称为盐析.
④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几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