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汽车尾气中的CO、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人们尝试使用稀土制成的催化剂将CO、NOx、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无毒物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
2C(s)+O2(g)=2CO(g)△H=-221.0kJ/mol
C(s)+O2(g)=CO2(g)△H=-393.5kJ/mol
试写出NO与CO催化转化成N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1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某温度时,按下列流程探究某种催化剂对上述转化反应的作用,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
汽车尾气→尾气分析仪→催化反应器→尾气分析仪
时间/S012345
C(NO)(×10-4mol•L-110.04.052.501.501.001.00
C(CO) (×10-3mol•L-13.603.052.852.752.702.70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①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2)=1.875×10-4mol/L.s.
②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5000.(只写出计算结果)
(3)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装有等量的某种催化剂),分别充入同量的NOx及C3H6,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分别发生以下反应:
18NO(g)+2C3H6(g)?9N2(g)+6CO2(g)+6H2O(g);
18NO2(g)+4C3H6(g)?9N2(g)+12CO2(g)+12H2O(g);
并分别测定各温度下经相同时间时的NOx转化率,绘得图象如图1所示:

①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结论一:由NOX转化率数据可判断,相同温度下NO的转化率比NO2低(填“高”或“低”)
结论二:在250°C~45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C~600°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或两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在上述NO2和C3H6的反应中,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措施有BC.(填序号)
A.加入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分离出H2O(g) D.增大压强
(4)CO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2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工作时多孔电极a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O+O2--2e-=CO2

分析 (1)根据方程式的加减得出NO与CO催化转化成N2和CO2的化学方程式,焓变相应的加减,从而得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利用三段式可计算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再结合v=$\frac{△c}{△t}$计算速率,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平衡常数;
(3)①根据图象分析,NO转化效率比NO2 的低;在250°C-45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C-60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温度越高(450度),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越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4)本质是CO与氧气反应生成CO2,CO在a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为负极.

解答 解:(1)N2(g)+O2(g)=2NO(g)△H=+180.5kJ/mol①
2C(s)+O2(g)=2CO(g)△H=-221.0kJ/mol②
C(s)+O2(g)=CO2(g)△H=-393.5kJ/mol ③
方程式③×2-②-①得NO (g)+2CO(g)=N2(g)+2CO2(g)
所以△H=(-393.5kJ/mol)×2-(-221.0kJ/mol)-(+180.5kJ/mol)=-746.5 kJ/mol,
故答案为:2NO (g)+2CO(g)=N2(g)+2CO2(g)△H=-746.5 kJ/mol;
(2)①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在4s时反应达到平衡,利用三段式,
                         2NO (g)+2CO(g)=N2(g)+2CO2(g)
起始(×10-4mol•L-1)     10.0      3.60      0        0
3s转化(×10-4mol•L-1)   8.5       8.5      4.25
3s时(×10-4mol•L-1)     1.5       2.75
平衡转化(×10-4mol•L-1) 9.00      9.00     4.50      9.00
平衡(×10-4mol•L-1)     1.00      2.70     4.50      9.00
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0.5v(NO)=0.5×$\frac{7.5×1{0}^{-4}}{2}$=1.875×10-4mol/(L.s);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9.0{0}^{2}×4.50}{2.7{0}^{2}×1.0{0}^{2}}$×104=5000,
故答案为:1.875×10-4mol/(L.s);5000;
(3)①通过图象知,NO转化效率比NO2 的低;在250°C-45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C-60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故答案为:低;在250°C-45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C-60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根据图象知,温度越高(450度),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越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二氧化氮的转化率,故B正确;
C、分离出H2O(g),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二氧化氮的转化率,故C正确;
D、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本质是CO与氧气反应生成CO2,CO在a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为负极,b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O-2e-+O2-═CO2,故答案为:CO-2e-+O2-═C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因素、盖斯定律、原电池、电解池等知识,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时,方程式加减,焓变也应相应的加减,注意化学原理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常见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相关信息
A该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
B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数相等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5倍
D一个D-离子含18个电子
E+3价离子3d能级为半充满
(1)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VIII族.
(2)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3)C单质分子的电子式为,C的氢化物在同族元素中氢化物的沸点出现反常,其原因是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4)D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钾盐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HCl+KClO4$\frac{\underline{\;\;△\;\;}}{\;}$KCl+4Cl2↑+4H2O.
(5)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非极性分子有多种,其中乙是一个含4个原子的分子,乙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已知13g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00kj,则乙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2H2(g)+$\frac{5}{2}$O2(g)=2CO2(g)+H2O(l)△H=-120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1)第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O之间的元素有Be、C.
(2)N、O可以组成微粒NO2+,它的电子式为,其等电子体有N2O、CO2(至少2种).
(3)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Au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
(4)某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其分子中的原子除H外有5个以sp3杂化,2mol该分子含有π键的数目为12NA
(5)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现有含钛的两种颜色的晶体,一种为紫色,另一种为绿色,但相关实验证明,两种晶体的组成皆为TiCl3•6H2O.为测定这两种晶体化学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a.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配合物晶体的样品配成待测溶液;
b.分别往待测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c.沉淀完全后分别过滤得两份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发现紫色晶体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绿色晶体的水溶液反应得到沉淀质量的1.5倍.则绿色晶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Ti(H2O)5Cl]Cl2•H2O.(表示出内界和外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常温下,0.1000mol•L-1Na2CO3溶液25mL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c(CO32-)=c(HCO3-)>c(OH-B.b点:5c(Cl-)>4c( HCO3-)+4c(CO32-
C.c点:c( OH -)=c(H+)+c(HCO3-)+2c(H2CO3D.d点:c(H+)=c(CO32-)+c( HCO3-)+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过程中不但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日常生活中常用汽油去除衣物上的油污,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两者的原理完全相同
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若将两者混合使用,其杀菌效果和去除厕所污渍的效果都将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gHCHO和CH3COOH的混合物中存在的π键与σ键的数目总数为8NA
B.2L0.5mol•L-1CH3COOD(D为重氢原子)溶液中,CH3COOD和DHO的微粒数之和为NA
C.28g核素${\;}_{7}^{14}$N发生下列变化:${\;}_{7}^{14}$+${\;}_{0}^{1}$n→${\;}_{6}^{14}$+${\;}_{1}^{1}$H,通过该化学反应能生成2NA个${\;}_{1}^{1}$H
D.4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将2molSO2与一定量的O2混合一段时间后测得SO2消耗$\frac{1}{2}$,则该正反应消耗了NA个S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a、b和c中所装试剂如下表所示,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一组是(  )
选项abc现象结论
A饱和食盐水碳化钙酸性KMnO4溶液c中溶液紫色褪去乙炔具有还原性
B浓盐酸KMnO4固体NaBr溶液c中溶液由无色变橙色Cl2的氧化性比Br2
C稀盐酸大理石Na2SiO3溶液c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硫酸Na2SO3固体品红溶液c中溶液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碳氮化合物多种多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原子中,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为2p.
(2)氰分子(N≡C-C≡N)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是3:4.
(3)比较(OCN)2和(SCN)2固体的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SCN)2较高,二者组成与结构相似,(SCN)2的相对分子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强.
(4)OCN?离子与CN22?的具有相同的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O、C、N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CN22?中心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
(5)普鲁士蓝的1/8晶胞结构如图一所示,每隔一个立方体出现一个K+(K+位于立方体中心).普鲁士蓝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1个普鲁士蓝晶胞的质量是$\frac{1228}{{N}_{A}}$g.
(6)C和N可以形成如图二网状结构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3N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电离常数
CH3COOHKa=1.76×10-5
H2SO3${K_{a_1}}$=1.54×10-2
${K_{a_2}}$=1.02×10-7
HFKa=6.03×10-4
A.1mol•L-1NaHA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2A)+c(HA-)+c(A2-
B.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C.pH均等于3的醋酸与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变大
D.已知某温度下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F、Na2SO3、NaHSO3水溶液,溶液中离子总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Na2SO3<CH3COONa<NaF<Na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