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KI-淀粉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以上实验条件下,ClO、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解析:

答案:I能被HClO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     2I+ClO+2H+══I2+Cl+H2O     I2能被还原成I      +I2+H2O══+2H++2I?ClO->I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化学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蒸馏时,温度计的球泡应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此位置指示的是被蒸馏物质的沸点
D 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该反应△H>0,△S<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臭氧(O3)能与KI溶液反应,生成O2等.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变为红色,若滴入淀粉则变为蓝色.为测定某环境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将0℃、1.01×105Pa的空气33.6m3通过KI溶液,使之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用0.0100mol?L-1的Na2S2O3溶液60.0mL恰好滴定达终点.反应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
(1)臭氧通入KI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O3+2KI+H2O=I2+2KOH+O2
O3+2KI+H2O=I2+2KOH+O2

(2)滴定过程中选择的指示剂是
淀粉
淀粉
,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3)计算该空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氮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盐叫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等.它们广泛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在建筑行业用作防冻剂,在食品工业作防腐剂和增色剂;它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产生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NaCl相似,曾多次发生过被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
某同学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以下相关信息:
亚硝酸及亚硝酸盐的资料:
(1)HNO2是一种弱酸(比醋酸略强),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
(2)HNO2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氧化成I2
(3)AgNO2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
(4)NaNO2制备:
2NaOH+NO+NO2═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2NaNO3
 加热 
.
 
2NaNO2+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被还原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NaNO2和NaCl的是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试液来区别
D.分别在这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3)为了测定某样品中NaNO2的含量,可以使用标准KMnO4溶液进行滴定,试回答:
①KMnO4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作
 
(填“氧化剂”“还原剂”),该滴定过程
 
(填“要”或“不要”)另加指示剂.
②若滴定终点读数时目光俯视,则所得结果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某同学在家中欲进行鉴别NaCl与NaNO2的实验,但他家中只有浓醋酸,请问该实验能否成功?说明理由.
(5)现有氮的三种常见氧化物组成的混和气体44.8L(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态),其中N2O4、NO体积分数都为20%.
①将该气体通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则溶液中NaNO2的质量是
 
g;
②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灼烧则NaNO2物质的量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KI-淀粉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以上实验条件下,ClO、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