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①自然界中溶洞的形成及溶洞内石笋、钟乳石、石柱的形成与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也存在密切的关系.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作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日久天长逐渐形成溶洞,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
②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时,由于水分蒸发,压强减少,温度升高,就会析出碳酸钙固体,日积月累,就形成钟乳石、石柱等,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分析 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是碳酸钙和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氢钙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是碳酸钙和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据此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故答案为:CaCO3+H2O+CO2═Ca(HCO32
②碳酸氢钙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故答案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洞的形成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常温下,0.01mol•L-1的碘酸(HIO3)或高锰酸(HMn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0.01mol•L-1HIO3的pH为2.
②已知0.01mol•L-1高碘酸(HIO4)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10-12mol•L-1
将MnSO4滴入HIO4溶液中,溶液会变为紫红色,同时溶液中会产生I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IO4-+2Mn2++3H2O=5IO3-+2MnO4-+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时所加水的量
B.pH=10的NaOH和Na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相同温度下,10 mL 0.1mol/L的醋酸与100 mL 0.01mol/L的醋酸中H+的物质的量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2SO4溶液与(NH42CO3溶液中NH${\;}_{4}^{+}$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C.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氨气,前者体积大
D.坩埚、试管、蒸发皿都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①a、c皆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②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③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④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  )
A.Fe  Cu  Al  Ag  MgB.Al  Cu  Mg  Ag  Fe
C.Mg  Cu  Al  Ag  FeD.Mg  Ag  Al  Cu  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配制5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A.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B.把A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ABDCE.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还有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偏高;
②没有进行操作步骤D,偏低;
③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C.在Fe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中,有1molFe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D.1mol K2SO4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酸钡难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C.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D.硫酸、氢氧化钡、纯碱、苛性钠都是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 向(正、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只受温度 影响.
(Ⅰ)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frac{1}{49}$;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当增大压强时,平衡不(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