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小组研究Na2S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资料:ⅰ. 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
ⅱ. 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1)根据实验可知,Na2S具有________性。
(2)甲同学预测实验I中S2–被氧化成。
①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的预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②乙同学取实验I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得出S2–被氧化成的结论,丙同学否定了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
③同学们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证实该条件下的确可以将S2–氧化成。
a.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
b.连通后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3)实验I的现象与资料i存在差异,其原因是新生成的产物(Mn2+)与过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实验II的现象与资料也不完全相符,丁同学猜想其原因与(3)相似,经验证猜想成立,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5)反思该实验,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体现了物质变化不仅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________因素有关。
【答案】 还原 溶液呈紫色,说明酸性KMnO4溶液过量, 能被其继续氧化 因KMnO4溶液是用H2SO4酸化的,故溶液中出不一定是氧化新生成的 0.01mol/L KMnO4溶液(H2SO4酸化至pH=0) 取左侧烧杯中的溶液,用盐酸酸化后,滴加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2Mn+3Mn2+-+ 2H2O = 5MnO2↓+ 4H+ 将实验I中生成的MnO2分离洗涤后,加入0.1mol/L Na2S溶液,观察到有浅粉色沉淀,且溶液呈黄色,证明新生成的MnO2与过量的S2-反应,故没得到MnO2沉淀 浓度、用量、溶液中的酸碱性
【解析】(1)实验I中KMnO4反应生成MnO2,Mn元素由+7降到+4价,KMnO4被还原,体现了Na2S的还原性。实验II中KMnO4反应生成MnS,Mn元素由+7降到+2价,KMnO4被还原,体现Na2S的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2)①反应I,溶液紫色变浅,但紫色并未褪去,说明酸性KMnO4过量,KMnO4能与SO32-反应,则甲的预测不合理。故答案为:溶液呈紫色,说明酸性KMnO4溶液过量,SO32-能被其继续氧化。
②检验到溶液中存在SO42-,也不能说明S2-被氧化为SO42-,因KMnO4溶液是用H2SO4酸化的,溶液中本身就存在SO42-。
③要证明实验I中MnO4-的确将S2-氧化为SO42-,则要先排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SO42-的干扰。可以将MnO4-与S2-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带盐桥的原电池,将Na2S和酸性高锰酸钾分开反应。如图,如果能在左侧烧杯中检验到SO42-,说明S2-被氧化为SO42-。
a、由图可知,右侧烧杯中应放0.01mol/L KMnO4溶液(H2SO4酸化至pH=0);
b、根据上述分析,取左侧烧杯中的溶液,用盐酸酸化后,滴加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3)根据资料i可知,在强酸性条件下MnO4-被还原为Mn2+,实验I结束后溶液依然呈强酸性,但事实上了生成了MnO2。原因是高锰酸钾过量与生成的Mn2+可以反应生成MnO2,反应离子方程式:2MnO4-+3Mn2++2H2O=5MnO2↓+ 4H+ 。
(4) 根据资料i可知,MnO4-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实验II中反应结束后溶液pH≈8,接近中性,但生成了MnS。可猜测是因为过量的Na2S与一开始生成的MnO2继续反应。根据资料ⅱ,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则Na2S与MnO2反应时,S2-被氧化为S单质,MnO2被还原为Mn2+。若要验证猜想,只需向MnO2中加入过量Na2S溶液,若溶液呈淡黄色,且生成浅粉色的MnS,即可证明猜想。故可设计实验方案:将实验I中生成的MnO2分离洗涤后,加入0.1mol/L Na2S溶液,观察到有浅粉色沉淀,且溶液呈黄色,证明新生成的MnO2与过量的S2-反应,故没得到MnO2沉淀。
(5)物质变化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或用量有关,反应I中KMnO4溶液过量,浓度较大,反应II中Na2S过量,浓度较大;也与溶液中的酸碱性有关,强酸性溶液时和中性时产物不同。故答案为:浓度、用量、溶液中的酸碱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气态烃A,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B和D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D能跟碳酸氢钠反应,E有香味。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以A为原料自身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在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步骤是将红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B的试管中(如右图所示),重复操作2-3次,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由黑色变红色。 写出过程②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
(4)B、D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实现反应③,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试管1中实现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废旧液晶显示器的主材 ITO(主要成分是含铟、锡的氧化物)回收铟和锡,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
物质 | 铟(In) | 锡(Sn) |
周期表位置 | 第五周期、第IIIA族 | 第五周期、第IVA族 |
颜色、状态 | 银白色固体 | 银白色固体 |
与冷酸作用 | 缓慢反应 | 缓慢反应 |
与强碱溶液 | 不反应 | 反应 |
(1)为了加快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至少答两点)。
(2)步骤①中铟的氧化物转化成In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过量铟能够除去溶液中的Sn2+,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4)步骤④和⑤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5)下图是模拟精炼铟的装置图,请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物质。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4H2O
C. 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X、Y、R、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R属于金属元素,由X、Y、R可组成一种化合物Q,在298K时,0.1mol·L—1 Q溶液的AG(酸度)=lg=-12,由X和M组成的化合物XM是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R、M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r(M)>r(R)>r(Y)
B. 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C. R分别与X、Y、M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D. 化合物RYX和RMY均能抑制水的电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氨气在生活、生产、科研中有极广泛用途。
(1)已知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H=﹣159.5kJ/mol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 (s)+H2O(g)△H= + 116.5kJ/mol
反应Ⅲ:H2O(l)═H2O(g)△H= + 44.0kJ/mol
工业上以CO2、NH3为原料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__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
(2)查阅资料可知:常温下,K稳[Ag(NH3)2+]=1.00×107,Ksp[AgCl]=2.50×10﹣10.
①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aq)+2NH3(aq)Ag(NH3)2+ (aq),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稳=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得到可逆反应AgCl (s)+2NH3(aq)Ag(NH3)2+ (aq)+Cl﹣(aq)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1L浓度为1mol/L氨水中最多可以溶解AgCl为_______mol(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单质经常作为保护气;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B. 在同周期元素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 离子半径:X<Y<Z<W
D. 含W的盐溶液可能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