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无中子,B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C、D元素同主族且原子序数D为C的二倍,E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l)d10+6ns1,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ⅤA族.
(2)D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3)BC3-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A元素与C元素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两种化合物可以任意比互溶,原因是;其中一种化合物可在酸性条件下将KMnO4还原为Mn2+,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将过量BA3气体通入含E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二价阳离子是[Cu(NH34]2+(填离子符号),Imol该离子中含σ键为16mol.

分析 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无中子,则A为H元素;B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则B为N则C为O元素、D为S元素;E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l)dn+6nsl,则n+6=10,故n=4,故其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l,则E为Cu;
(1)根据N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
(2)D为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分3层排布;
(3)根据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判断;
(4)水与过氧化氢之间形成氢键;过氧化氢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氧气;
(5)NH3与Cu2+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配离子;根据配离子中共价键与配位键的数目计算.

解答 解: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无中子,则A为H元素;B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则B为N则C为O元素、D为S元素;E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l)dn+6nsl,则n+6=10,故n=4,故其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l,则E为Cu;
(1)B为N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A族;
(2)D为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分3层排布,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所以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故答案为:3S23P4
(3)NO3-的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3+$\frac{1}{2}$(5+1-3×2)=3,没有孤电子对,所以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型;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型;
(4)C元素可与A元素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l:2,分别为H2O与H2O2,由于H2O与H2O2之间形成氢键,两种化合物可任意比互溶;
过氧化氢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氧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故答案为:H2O与H2O2之间形成氢键;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NH3与Cu2+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配离子[Cu(NH34]2+;[Cu(NH34]2+中共价键数目为12,配位键的数目为4,所以1mol该离子中含σ键为16mol;
故答案为:[Cu(NH34]2+;16.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元素化合物推断、核外电子排布、微粒结构与性质、杂化轨道、化学键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推断出具体的元素,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H2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1,则20.0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的NaCl溶液,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阳极附近,发现试纸变蓝,待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又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组微粒的立体构型相同的是(  )
A.CO2与SO2B.CH4与CCl4C.NH3与BF3D.H3O+与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Z发生如下反应:2Z(g)?X2(g)+Y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2v(X2=v(Z)时,反应达到平衡
B.当容器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
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X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D.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里X2、Y2、Z在容器中共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Na+、MnO4-、CO32-、Cl-
B.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中:OH-、K+、Ba2+、Na+
C.透明的酸性溶液中:Fe3+、Mg2+、Cl-、NO3-
D.pH=1的溶液中:NH4+、Fe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秸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
B.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C.氢氧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中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D.采用光触媒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你被遗忘在火星上,如何生存下去等待救援呢?
(1)获得氢气.向火箭燃料液态联氨(N2H4)中加入铱催化剂,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
已知:3N2H4(l)?4NH3(g)+N2(g)△H=-336.6kJ•mol-1
N2(g)+3H2(g)?2NH3(g)△H=-92.4kJ•mol-1
则N2H4(g)?N2(g)+2H2(g)△H=-50.6kJ•mol-1,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N}_{2}][{H}_{2}]^{2}}{[{N}_{2}{H}_{4}]}$.
(2)获得氧气.火星大气中有稀薄的CO2
以碱溶液为电解质可实现如下转化2CO2$\frac{\underline{\;电解\;}}{\;}$2CO+O2,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S>0,阴极的反应式为2CO2+4e-+2H2O=2CO+4OH-
(3)获得水.火星上含有高浓度高氯酸根的有毒卤水,可对其进行生物降解.
Ⅰ、在微生物的催化下,ClO4-可被CH3COO-还原,过程如图1所示,CH3COO-也可作为碳元素的来源,促进微生物生长.

①该过程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4-+CH3COO-+H+=2CO2+2H2O+Cl-,.
②CH3COO-的浓度对ClO4-降解程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12小时后,CH3COO-浓度小于0.4g/L的条件下,ClO4-的降解几乎停滞的原因是CH3COO-浓度过低,不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失去催化作用,反应速率显著降低.
Ⅱ.高氯酸、盐酸和硝酸的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某温度下,这三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冰醋酸做溶剂,这三种酸酸性最强的是HClO4.在冰醋酸中,盐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HClO4HClHNO3
Ka1.6×10-51.6×10-94.2×10-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某同学用碳棒,铜棒,稀硫酸和干电池为原材料,实现了在通常条件下不能发生的反应:Cu+H2SO4(稀)=CuSO4+H2↑请在右边画出能够实验这一反应的装置图.
(2)某同学由于在做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时操作出现失误,看到碳棒和铜棒上都有气泡产生且铜棒没有被腐蚀.请你分析其原因:两极与电源的正负极接反了(或铜棒接电源的负极了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