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E、F六种元素,已知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0倍;A、B、D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和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和E是相邻两种元素.
(1)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占用了8个原子轨道;F元素的名称:氯.
(2)A和E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是H2CO3;(填化学式)
(3)A、B、C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n(A):n(B):n(C)=1:3:2的化合物,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
(4)B、C、D三种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填元素符号),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填离子符号).M元素与D元素位于不同主族,但由于二者的电负性相近,导致某些性质相似.将M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C的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2OH-=BeO22-+H2O.
(5)E和F形成的化合物X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被氢气还原,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高纯度的单质E,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

分析 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E、F六种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故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A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0倍,则C为Na,B的原子序数小于钠,则B为O元素;A、B、D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A的最外层为13-6-3=4,所以A的核外电子数为2+4=6,故A为C元素;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和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F的最外层为7,F的原子序数最大,故F为Cl元素;D和E是相邻两种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D为Al元素,E为Si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E、F六种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故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A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10倍,则C为Na,B的原子序数小于钠,则B为O元素;A、B、D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A的最外层为13-6-3=4,所以A的核外电子数为2+4=6,故A为C元素;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和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F的最外层为7,F的原子序数最大,故F为Cl元素;D和E是相邻两种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D为Al元素,E为Si元素.
(1)E为Si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占用了8个原子轨道;F元素的名称:氯,故答案为:8;氯;
(2)非金属性C>Si,故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是H2CO3,故答案为:H2CO3
(3)由A、B、C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n(A):n(B):n(C)=1:3:2的化合物为Na2CO3,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CO32-+H2O?HCO3-+OH-,所以Na2CO3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
(4)原子的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最大的为Na;
它们的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Al3+的半径最小;
D为Al元素,M元素与D元素位于不同主族,但由于二者的电负性相近,则M为Be元素,BeO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BeO22-和H2O,其离子方程式为:BeO+2OH-=BeO22-+H2O,
故答案为:Na;Al3+;BeO+2OH-=BeO22-+H2O;
(5)E和F形成的化合物X为SiCl4,SiCl4与氢气制取高纯度的单质Si的化学原理是: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
故答案为: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先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元素,侧重于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配制银氨溶液:向氨水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
B.银镜反应:向银氨溶液中滴加葡萄糖溶液后,热水浴
C.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先加碱中和,再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中加热
D.淀粉水解: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唾液,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少量Na2O2粉末加入到H218O水中:2H218O+2Na2O2═4Na++4OH-+18O2
B.向AlC1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C12:Fe2++C12═Fe3++2C1-
D.往NH4H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NH4++H++2OH-═NH3•H2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填元素符号)
(2)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填元素符号).
(3)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填化学式).
(4)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5)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ab.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6)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3H2O=Al(OH)3↓+3NH4+,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frac{\underline{\;\;\;电解\;\;\;}}{冰晶石}$ 4A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原子第五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第四电子层的电子数肯定为8或18个
B.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C.R为第二周期元素,其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frac{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 ①RO${\;}_{3}^{2-}$、②R2O${\;}_{4}^{2-}$、③RO${\;}_{4}^{2-}$
D.Li、Be、B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差别不大,而I2差别很大,则三种原子中最难失去第二个电子的是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Ⅰ.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图(A)所示.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IIA族.

Ⅱ.图B折线c可以表达出第I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两位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a和b,你认为正确的是:b(填“a”或“b”)
Ⅲ.部分有机物的熔沸点见下表:
CH4CH3CH3CH3(CH22CH3硝基苯酚
沸点/℃-164-88.6-0.5熔点/℃4596114
根据物质结构理论,由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相关结论是(至少写2条):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故沸点越高,当有机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熔点变低;当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点升高.
(2)COCl2俗称光气,分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成键;其中碳氧原子之间共价键含有c(填字母):
a.2个σ键;b.2个π键;c.1个σ键.1个π键.
(3)金属是钛(22Ti) 将是继铜.铁.铝之后人类广泛使用的第四种金属,试回答:
Ⅰ.Ti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3d24s2
Ⅱ.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现有紫色和绿色两种含钛晶体,其组成均为TiCl3•6H2O.为测定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设计了如下实验:a.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晶体的样品配成溶液;b.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c.沉淀完全后分别过滤得两份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发现产生的沉淀质量关系为:绿色晶体为紫色晶体的$\frac{2}{3}$.则绿色晶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有机物X(C12H13O6Br)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其部分结构简式如下:

已知加热X与足量的NaOH水溶液反应时,得到A、B、C三种有机物,其中C中含
碳原子最多.室温下A经盐酸酸化可得到苹果酸E,E的结构简式为:请回答:
(1)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填名称)
(2)1molX与足量的NaOH水溶液充分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5mol.
(3)C经酸化可得到有机物G,G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②(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消去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取代反应
(4)1molC酸化后与足量浓溴水充分反应需4mol Br2
 (5)E在浓H2SO4作用下可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乙烯B.C.乙醛D.甲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Na2O2在医院、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
(1)制备Na2O2的反应为:4Na+O2$\stackrel{180-200℃}{→}$2Na2O   2Na2O+O2$\stackrel{300-400℃}{→}$2Na2O2
①实验测得某过氧化钠样品含有少量氧化钠杂质,其中钠、氧原子个数比为10:9.5,该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91.9%.
②取上述过氧化钠样品7.64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冷却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溶液,则该溶液中O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0mol/L.
(2)某同学为了检验引起光化学烟雾的气体成分(NO、CO、NO2、HCHO、CH3OH、CH4等),查阅资料得知:Na2O2+2NO→2NaNO2、Na2O2+2NO2→2NaNO3,于是取用a gM气体与b g 氧气混合后,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充分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Na2O2,Na2O2固体质量增加c g.
①若a=c,则M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NO、CO、NO 2 、HCHO、CH 3 OH.
②若2a=c,则M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通过计算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