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已知:①CO(g)+NO2(g)═NO(g)+CO2(g)△H=-akJ•mol-1(a>0)
②2CO(g)+2NO(g)═N2(g)+2CO2(g)△H=-bkJ•mol-1(b>0)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4CO(g)+2NO2(g)═N2(g)+4CO2(g)△H=-(2a+b)kJ•mol-1,再根据CO物质的量计算放出的热量;
(2)①750℃时,CO还原MgSO4制备高纯MgO,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CO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二氧化碳;
②由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可知,负极是Mg失去电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正极是次氯酸根获得电子,在水参与下得到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整个过程为Mg、ClO、H2O反应得到Cl-与Mg(OH)2;
(3)①由图可知,容器Ⅱ先到达平衡,故容器Ⅱ中温度较高,而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中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②令起始加入1molCO2、3molH2,若350℃时,测得其中某个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CO2转化率为a,则转化的二氧化碳为amol,计算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1)已知:①CO(g)+NO2(g)═NO(g)+CO2(g)△H=-akJ•mol-1(a>0)
②2CO(g)+2NO(g)═N2(g)+2CO2(g)△H=-bkJ•mol-1(b>0)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4CO(g)+2NO2(g)═N2(g)+4CO2(g)△H=-(2a+b)kJ•mol-1,
标况下4.48L CO为$\frac{4.48L}{22.4L/mol}$=0.2m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a+b)kJ×$\frac{0.2mol}{4mol}$=(0.1a+0.05b)kJ,
故答案为:(0.1a+0.05b);
(2)①750℃时,CO还原MgSO4制备高纯MgO,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CO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二氧化碳,配平后方程式为:2MgSO4+CO$\frac{\underline{\;高温\;}}{\;}$2MgO+CO2+SO2+SO3,
故答案为:2MgSO4+CO$\frac{\underline{\;高温\;}}{\;}$2MgO+CO2+SO2+SO3;
②由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可知,负极是Mg失去电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正极是次氯酸根获得电子,在水参与下得到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整个过程为Mg、ClO、H2O反应得到Cl-与Mg(OH)2,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ClO-+H2O=Cl-+Mg(OH)2,
故答案为:Mg+ClO-+H2O=Cl-+Mg(OH)2;
(3)①由图可知,容器Ⅱ先到达平衡,故容器Ⅱ中温度较高,而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中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减小,故△H<0,KⅠ>KⅡ,
故答案为:<;>;
②令起始加入1molCO2、3molH2,若350℃时,测得其中某个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CO2转化率为a,则转化的二氧化碳为amol,则: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1 3 0 0
变化量(mol):a 3a a a
平衡量(mol):1-a 3-3a a a
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1-a+3-3a+a+a):(1+3)=$\frac{(2-a)}{2}$,
故答案为:$\frac{(2-a)}{2}$.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及影响因素、平衡常数、反应热计算、原电池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 OH-含有电子数目为9NA | |
B. | 71g 37Cl2所含中子数目为40NA | |
C. | 1mol铁和1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 |
D. | 1mol Cl2和氢氧化钠完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
B. | 利用生物方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 |
C. |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的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 |
D. | 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光导纤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