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
(2)①反应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甲、乙、丙中都有氧气,避免空气中氧气干扰;
(3)①以Fe(NO3)2为研究对象,称取Fe(NO3)2固体3.6g置于A中,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为二氧化氮,C、D中未见明显变化.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g,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说明生成氧化铁;
②D中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褪色;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消耗氧气;
③某同学另称Fe(NO3)2固体3.6g,充分加热,收集气体,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放在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消失,液面上升,进入试管中的溶液大于$\frac{2}{3}$,NO2和O2按4:1完全溶于溶液中,说明硝酸铁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且二氧化氮和氧气比值大于4:1,通入一定量的O2后,一氧化氮气体全部被吸收,NO和O2按照4:3生成硝酸,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④AB装置间易发生倒吸;
解答 解:(1)由于产物中化合价只有降低情况,没有升高,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故答案为: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①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由于甲乙丙猜想中产物都有氧气,没有氮气,用氮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避免对产物氧气检验的干扰,称取Fe(NO3)2固体3.6g置于A中,加热前先打开K,通入N2充满整个装置,后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
故答案为:通入N2充满整个装置;
(3)①以Fe(NO3)2为研究对象,称取Fe(NO3)2固体3.6g置于A中,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为二氧化氮,C、D中未见明显变化.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g,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说明生成氧化铁,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分解产物中有Fe2O3、NO2,
故答案为:Fe2O3、NO2;
②亚硫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在B装置中,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消耗了氧气,
故答案为: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③Fe(NO3)2固体3.6g,物质的量n=$\frac{3.6g}{360g/mol}$=0.01mol,氮元素化合价+5价变化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变化为0价,生成1molO2电子转移4mol,生成NO2应为4mol,但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放在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消失,液面上升,进入试管中的溶液大于$\frac{2}{3}$,通入一定量的O2后,气体全部被吸收,说明二氧化氮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大于4,:1,说明铁+2价变化为+3价,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到化学方程式为:4Fe(NO3)2$\frac{\underline{\;\;△\;\;}}{\;}$2Fe2O3+8NO2↑+O2↑,3.6g硝酸铁反应生成NO20.02mol,和0.0025molO2,溶于水剩余NO20.01mol,全部溶于水需要再通入0.0025mol,
故答案为:4Fe(NO3)2$\frac{\underline{\;\;△\;\;}}{\;}$2Fe2O3+8NO2↑+O2↑; 0.0025mol;
④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在A和B处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或者产生的气体不易收集,
故答案为:在A和B处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或者产生的气体不易收集;
点评 本题探究硝酸镁分解产物,提出假想,通过实验验证,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热操作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取适量牙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盐酸. | 滤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说明该牙膏摩擦剂中含氢氧化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t/℃ | 200 | 300 | 400 |
K | K1 | K2 | 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时间/min | 0 | 10 | 20 | 40 | 50 | |
T1 | n(CH4)/mol | 0.50 | 0.35 | 0.25 | 0.10 | 0.10 |
T2 | n(CH4)/mol | 0.50 | 0.30 | 0.18 | … | 0.15 |
A. | T1时0~10 min 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 |
B. | 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70.0% | |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0 mol CH4和0.80 mol 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D.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 mol CH4和1.20 mol NO2,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
原子半径 (10-10m) | 0.74 | 1.60 | 1.52 | 1.10 | 0.99 | 1.86 | 0.75 | 0.82 | 1.02 | 0.037 |
最高或最低 化合价 | +2 | +1 | +5 | +7 | +1 | +5 | +3 | +6 | +1 | |
-2 | -3 | -1 | -3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1 | B. | 1:10 | C. | 1:2 | D. | 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