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时,加热前应将晶体放在研钵中研细,然后放在坩埚中加热,加热失水后,应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判断晶体是否完全失水的方法是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

分析 晶体应该放在研钵中研细,然后放在坩埚中加热,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后停止加热,说明完全失水,因为硫酸铜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放在干燥器中冷却,据此分析.

解答 解: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的原理为先将晶体放在研钵中研细,然后放在坩埚中加热,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后停止加热,说明完全失水,再放在干燥器中冷却,最后利用加热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结晶水含量,
故答案为:研钵;坩埚;干燥器;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

点评 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见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认真的去操作过、体验过、思考过,就会觉得很熟悉、很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苯甲酸是重要的酸型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如图1,装置示意图如图2: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A中,在100℃时,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并按如图3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17g和6.8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
(2)装置B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利用率,进水口是a(填“a”或“b”).
(3)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操作Ⅱ的名称为蒸馏.
(4)加入少量无水Na2SO4 的目的是干燥有机层.
(5)若操作Ⅰ后,所得水层呈紫色,要先加足量的亚硫酸氢钾(KHSO4 )溶液,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若无此操作会出现的危害是
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盐酸,产生氯气.
(6)纯度测定:称取1.220g白色固体B,配成250mL溶液,取其中25.00mL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OH物质的量为8×10-4 mol.则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80%.
(7)在操作Ⅲ中,需先蒸发浓缩,再冷却,过滤;如果未冷却即过滤,会使实验的产率偏低(填“高”或“低”),其原因是未冷却固体在热溶液中会溶解造成质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实验室用NaBr、浓H2SO4、乙醇为原料,制备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Br+H2SO4(浓)+C2H5OH$\stackrel{△}{→}$NaHSO4+C2H5Br+H2O
已知反应物的用量:0.3mol NaBr(s);0.25mol乙醇;36mL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1);25mL水,其中乙醇的密度为0.80g•mL-1.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选择如图中的a(填“a”或“b”)装置.
(2)反应装置中的烧瓶应选择下列哪种规格最合适C
A.50mL B.100mL   C.150mL  D.250mL
(3)冷凝管中的冷凝水的流向应是B
A.A进B出      B.B进A出   C.从A进或B进均可
(4)上述实验完成后,需要将烧瓶中的有机物蒸馏出来,所得馏出液中含有C2H5Br、C2H5OC2H5和Br2
(5)用棕黄色的粗溴乙烷制取无色的溴乙烷应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必须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6)本实验的产率为60%,则可制取溴乙烷16.35g.
(7)为除去溴乙烷中残留的少量水,可选用无水CaCl2作干燥剂,并蒸馏.
为证明最终得到的产品--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少量溴乙烷,然后④①⑤③②(填代号).
①加热;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B.v(B)=0.5 mol•L-1•s-1
C.v(C)=1.8 mol•L-1•min-1D.v(D)=1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测定胆矾晶体(CuSO4•nH2O)里结晶水的n值时,出现三种情况:①晶体中含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②晶体尚带蓝色,即停止加热;③晶体失去全部结晶水后,冷却时未放入干燥器中.其中能使实验结果n值偏低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下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冷却、称量,重复两次即是恒重操作
B.瓷坩埚加热后冷却时,必须放在干燥器中
C.加热晶体时先用小火,后渐改为用大火加热
D.加热时如晶体爆溅出坩埚,应再加一些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些电镀厂的酸性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O42-和Cr2O7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1: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CrO${\;}_{4}^{2-}$$→_{①转化}^{H+}$Cr2O${\;}_{7}^{2-}$$→_{②还原}^{Fe_{2}+}$Cr3+$→_{③沉淀}^{CH-}$Cr(OH)3↓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12,该溶液显黄色.
(2)写出第③步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r3++3OH-=Cr(OH)3↓.
(3)第②步中,用6mol的FeSO4•7H2O可还原1molCr2O72-离子.
(4)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aq)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5.
方法2:电解法: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
(5)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6)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解释)2H++2e-=H2
(7)用电镀法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层锌,则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乙烯,并进行有关乙烯性质的探究.装置如图.请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
(3)反应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反应液变黑,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为验证该气体可用品红溶液 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该气体的原因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4)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II)中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同学认为该现象一定能证明乙烯被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了,你是否同意的他的观点?否(填“是”或“否”);原因是二氧化硫、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请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1)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D        
(2)IA族元素单质熔点F
(3)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C
(4)第三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H
(5)F-、Na+、Mg2+、Al3+四种离子的离子半径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