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mol/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I.配制稀硫酸标准溶液
(1)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①⑥⑤④.
①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②先取少量水(约30mL)倒入烧杯中,然后准确量取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③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④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⑥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2)操作①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使硫酸转移完全.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高温会使得容量瓶的体积不准确.
(3)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变化”).
II.中和滴定
(4)已知标准H2SO4的浓度为0.100mol/L,取20.00mLNaOH于锥形瓶中,某学生实验结束后读数结果如表
实验次数初读数(mL)末读数(mL)
10.0018.50
20.0022.45
30.0018.48
该同学要做第三次实验的理由是前两次的实验结果相差太大,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待测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85 mol/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NaOH的浓度偏低的是b
a.滴定前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硫酸溶液润洗
b.滴定前装待测液的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d.滴定前在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分析 (1)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据此进行分析;
(2)根据烧杯和玻璃棒上都沾有硫酸,洗涤液中含有少量的溶质,为避免溶质的减少,应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根据热溶液体积偏大,影响溶液的浓度;
(3)根据c=$\frac{n}{V}$计算不当操作对n或V的影响,如果n偏大或V偏小,则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4)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硫酸),接着根据关系式:H2SO4~2NaOH来计算;
(5)根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解答 解:(1)配制溶液250mL,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②③①⑥⑤④,
故答案为:②③①⑥⑤④;
(2)烧杯和玻璃棒上都沾有硫酸,洗涤液中含有少量的溶质,为避免溶质的减少,应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因热溶液体积偏大,冷却下来时溶液体积变小,则浓度会变大,所以高温会使得容量瓶的体积不准确,
故答案为:使硫酸转移完全;高温会使得容量瓶的体积不准确;
(3)进行⑤的实验操作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frac{n}{V}$可知浓度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三次滴定消耗硫酸的体积为:18.50mL,22.45mL,18.48mL,第2组数据与前两次的实验结果相差太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硫酸)=$\frac{18.50+18.48}{2}$mL=18.49mL,由关系式:H2SO4~2NaOH,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frac{0.100mol/L×18.49mL×2}{20mL}$=0.185mol/L,
故答案为:前两次的实验结果相差太大;0.185;
(5)a.滴定管在盛放酸或者碱溶液时必须润洗,否则会将待装液稀释,如: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故a错误;
b.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小,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测定c(NaOH)偏小,故b正确;
c.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测定c(NaOH)偏大,故c错误;
d.滴定前在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测定c(NaOH)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滴定,涉及了滴定过程,误差分析,浓度求算等知识,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误差分析中操作不当操作对酸、碱的量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按要求填写序号
①水银 ②烧碱 ③大理石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 ⑥氨气 ⑦蔗糖 ⑧氯气 ⑨液态氯化氢 ⑩硫酸溶液
上列物质能导电的是①⑤⑩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悬浊液和乳浊液不稳定,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用过滤和分液的方法分离.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D.电泳现象是胶体特有的一种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我国药物化学家屠呦呦因研究合成抗疟疾新药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而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青蒿素的一种化学合成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羟基α-H可发生反应
(1)D分子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羰基和醚键.
(2)检验A中含氧官能团的试剂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3)烃分子中含-OH叫醇,含-SH叫硫醇,此合成中用到的物质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它的名称是1,3-丙二硫醇;
(4)反应B→C,实际上可看作两步进行,依次发生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5)请写出在A的同系物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CHO+2Ag(NH32OH$\stackrel{△}{→}$CH2=CH-COONH4+2Ag↓+3NH3+H2O.
(6)合成路线中设计E→F、G→H的目的是保护羰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1,3,4-三甲苯B.          2-甲基-2-氯丙烷
C.     2-甲基-1-丙醇D.       2-甲基-3-丁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按要求填空:
(1)3-甲基-2-戊烯的结构简式是CH3CH=C(CH3)CH2CH3
(2)  的系统命名为2,2,3,-三甲基戊烷;
(3)键线式      表示的分子式为C4H7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2-乙基丙烷B.CH3CH2CH2CH2OH   1-丁醇
C.    间二甲苯D.  2-甲基-2-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簸箩酯是一种具有菠萝气味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
(2)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CO2和0.3mol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的分子式是C3H6O.
(3)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CH2=CHCH2OH;
(4)有关苯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易溶于水  b.能发生消去反应  c.能发生还原反应 d.能发生氧化反应
(5)苯氧乙酸有多种类型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即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13种.
(6)簸箩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tackrel{一定条件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上有气泡;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发生还原反应;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装置如图所示,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B>A>C>D.
(2)在①中,金属片B作负极;在②中,金属片D上有气泡产生;在③中,金属片A发生氧化反应.
(3)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则金属片D上有气泡产生,该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4)图示装置(金属片取①~③中的任一组)称为原电池,它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