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Rm-有n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A+n+mB.A+n-mC.A-n+mD.A-n-m

分析 在阴离子中,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解答 解:Rn-离子有n个电子,电荷数为m,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n-m;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A-(n-m)=A-n+m,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按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某烃A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其分子式为:C8H18,A的一氯代物有4种;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CH33CC(CH33
(2)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3H4O2,分子中含有羧基.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下列有关B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铝虽为金属,但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现将27g的铝粉投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计算:
(1)铝粉的物质的量;          
(2)消耗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
(3)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硫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实验室合成硫酰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①SO2(g)+Cl2(g)$\stackrel{催化剂}{?}$SO2Cl2(l)△H=-97.3kJ/mol;
②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为储气装置,用于提供氯气,则仪器A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装置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催化剂.
(2)在如图方框内画出所缺装置,并注明相关试剂的名称.
(3)氯磺酸(Cl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与另外一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1SO3H$\frac{\underline{\;\;△\;\;}}{\;}$SO2Cl2+H2SO4,分离产物的方法是(填字母)C.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②③(填序号).
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              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
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      ④加热三颈烧瓶
(5)在无活性炭存在的条件下SO2与Cl2也可发生反应,现将SO2、Cl2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否则,二者未完全反应(简要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自选,供选择试剂: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品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L SO3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6NA
B.1 mol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在常温常压下,13.8克NO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剩余气体的分子数为0.1NA
D.在1 L lmol•L-1的氨水中,含有的NH3与NH3•H2O分子的总数等于1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B.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一定条件下,硫酸铵的分解反应为: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当有nmol电子转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2nmol(NH42SO4分解B.有$\frac{n}{2}$molS原子被氧化
C.生成$\frac{n}{6}$mol氧化产物D.生成7nmo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硅胶常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B.过渡元素金属作半导体材料
C.考古时利用14C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D.纯净的SiO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引起全世界震惊.根据下列示意图(如图1)回答有关问题: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g)+O2(g)=2NO(g)△H=+180kJ•mol-1,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则NO中氮氧键的键能为632kJ•mol-1
(2)空燃比过小易产生CO.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g)=2C(s)+O2(g)来消除CO的污染.判断该设想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不合理,该反应焓增、熵减,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进行或该反应△H>0,△S<0则△G>0.
(3)利用活性炭涂层排气管处理NOx的反应为:xC(s)+2NOx(g)?N2(g)+xCO2 (g)△H=-b kJ•mol-1.若使NOx更加有效的转化为无毒尾气排放,以下措施理论上可行的是AD.
A.增加排气管长度      B.增大尾气排放口
C.升高排气管温度      D.添加合适的催化剂
(4)催化装置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2NO(g)+2CO(g)?N2(g)+2CO2(g).

①探究上述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图2所示的曲线.催化装置比较适合的温度和压强是400K,1MPa.
②测试某型号汽车在冷启动(冷启动指发动机水温低的情况下启动)时催化装置内CO和NO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则前10s 内,CO和NO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是尚未达到催化剂工作温度(或尚未达到反应的温度).
③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编号T(K)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4001.00×10-33.60×10-382
4001.00×10-33.60×10-3124
4501.00×10-33.60×10-3124
根据坐标图4,计算4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000L•mol-1;并在图中画出上表中的实验Ⅱ、Ⅲ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