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硫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根据洪特规则,在基态32S原子中,单独占据一个轨道的电子有2个.
(2)H2S分子的立体结构呈V形,该分子属于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SO2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σ键、π键,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2,写出一个与SO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分子或离子H2O、H2S等.
(4)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结构中S-O键长有两类,一类键长约140pm,另一类键长约160pm,较短的键为a(填图中字母),该分子中含有12个σ键.

分析 (1)S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同一能级中的电子优先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2)H2S分子中S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为V形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
(3)SO2分子中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frac{6-2×2}{2}$=3,则S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3;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它们的空间构型相同,而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
(4)黑色球为S原子,白色球为O原子,连接2个S原子的氧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单键,连接1个S原子的氧原子与S之间形成双键,双键比较单键稳定,双键的键长较短.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

解答 解:(1)S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同一能级中的电子优先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在基态32S原子中,3p能级中有2个电子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2;
(2)H2S分子中S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为V形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答案为:V;极性;
(3)SO2分子中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含有σ键、π键,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frac{6-2×2}{2}$=3,则S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3,S原子采取sp2杂化;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它们的空间构型相同,与SO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微粒为H2O、H2S等,
故答案为:σ键、π键;sp2;H2O、H2S等;
(4)黑色球为S原子,白色球为O原子,连接2个S原子的氧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单键,连接1个S原子的氧原子与S之间形成双键,双键比较单键稳定,双键的键长较短,较短的键为a,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该分子中含有12个σ键,
故答案为:a;12.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构型、杂化方式、化学键、等电子体、分子极性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磷的重要化合物NaH2PO4、Na2HPO4和Na3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4~5.5(介于此区间内的任意值或区间均可);
(2)pH由6增大至8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2PO4-+OH-=HPO42
(3)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c(HPO42-)>c(H2PO4-
(4)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显酸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Ca2++2HPO42-═Ca3(PO42↓+2H+
(5)测得H3PO4与NaOH反应后的混合液pH=12时,计算参加反应的H3PO4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0.2 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约为1
D.25℃时,pH=12的氨水溶液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4KMnO4+6H2SO4=5CO2↑+4MnSO4+2K2SO4+6H2O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二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H2OH2CO
1650421.62.46
2900210.41.63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3mol/(L•min)(保留二位小数,下同).
②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0.17,该反应为放(填“吸”或“放”)热反应.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H=-566.0 kJ/mol
③H2O(g)=H2O(l))△H=-44.0 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l)△H=-442.8kJ/mol
(4)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右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H2O+4e-=4OH-
②该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9mol•L-1s-1,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395mol/L,Y的转化率为79.00%.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2}(Z)}{c(X)•c(Y)}$,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若上述反应在10s后的t1~t6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图象如图2,在每一时刻均改变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则t1为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t3为加入催化剂t4为减小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MgCl2溶液,含有Cl-离子数为NA
C.0.5NA个O2的质量为32g
D.常温常压下,14g 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大量存在Ag+、Mg2+、Al3+、Cu2+、Fe3+中的几种: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Fe3+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g+,取上述反应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Mg2+,有关出现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3)往原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析出的物质是Ag
(4)盐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选项中的B
A.Cl-B.NO3-C.CO32-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卤族元素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C.卤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锂锰电池的反应原理示意图,其中电解质K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 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得到LiMnO2.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b极流向a极.(填字母)
②电池正极反应式为Li++MnO2+e-=LiMnO2
(2)用CR2032锂锰电池作电源分别电解以下三种溶液,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4mol 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
①电解MNO3溶液时某一电极增加了43.2g M,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
②电解含有0.4mol K2SO4的溶液100mL,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写出要加入的物质和质量)向溶液中加入3.6g水.
③电解含有0.2mol NaCl的溶液100mL,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3.36L;将电解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2L,此时溶液的pH=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