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以防止液体滴到外面
B、移液管:向锥形瓶中放下液体时应将移液管竖直且下端靠在锥形瓶内壁
C、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考点: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专题:
分析:A、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胶头滴管可能接触试管壁,会造成药品的污染;
B、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向锥形瓶中放下液体时应将移液管竖直且下端靠在锥形瓶内壁;
C、锥形瓶和容量瓶不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以防爆裂;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所配溶液偏低.
解答: 解:A、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胶头滴管可能接触试管壁,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A错误;
B、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向锥形瓶中放下液体时应将移液管竖直且下端靠在锥形瓶内壁,故B正确;
C、锥形瓶和容量瓶不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以防爆裂,故C错误;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所配溶液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掌握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锥形瓶和容量瓶不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18.0mol?L-1的浓硫酸稀释成1.80mol?L-1的稀硫酸100mL,实验操作如下:
(1)请在下列操作步骤中填写有关的空格:
①用量筒量取
 
mL的18.0mol?L-1的浓硫酸;
②将
 
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
 
的烧杯中;
③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的容量瓶中;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⑤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处;
⑥改用
 
逐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⑦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⑧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2)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实验误差.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②摇匀后,发现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等物质的量的Na、Al合金粉末投入足量水中,产生了无色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蒸馏水B、二氧化锰
C、饱和食盐水D、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硫酸铜晶体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
A、25gB、12.5g
C、6.25gD、37.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镀锡的钢铁器件既能增加美观.又可在镀层局部破损后防止器件的损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素有“水晶之乡”美称的江苏省东海县盛产水晶,现在于国家地博物馆的水晶大王就出自东海县.水晶是较纯净的透明的石英晶体,主要成分是SiO2,下列有关石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石英均是无色晶体,可作装饰品,也作光学仪器
B、石英可以用来生产玻璃
C、石英晶体可以用来制取金钢砂(SiC)
D、石英可用来制取高纯硅,以制造光导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中,X、C为单质,A为淡黄色固体,B的阳离子与A相同(其他物质均略去).

根据以上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为
 
,D的化学式为
 

(2)写出A、B混合物中加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B的水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原因(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4)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在潜水艇中的一种重要用途
 

(5)若A、B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一种固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nC(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和C的浓度都是原来的1.8倍,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
C、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
D、m<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