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工业制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的产物是Cl2.如何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

分析 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据此解答.

解答 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电解方程式: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 2NaOH+H2↑+Cl2↑;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
故答案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 2NaOH+H2↑+Cl2↑; Cl2;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饱和食盐水,明确电解池工作原理,熟悉氯气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
B.NaHCO3在水中电离:NaHCO3═Na++H++CO32-
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都属于同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l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红).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frac{({C}_{1}{V}_{1}-{C}_{2}{V}_{2})×1{0}^{-3}mol×17g/mol}{wg}$×100%.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偏低(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42-)为2.8×10-3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3,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都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已知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N{H}_{3}]^{2}}{[{N}_{2}]•[{H}_{2}]^{3}}$,温度越高,其平衡常数的值越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
(2)某温度下,若把1mol N2与3mol H2置于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为2/3mol,则该温度下反应的K=$\frac{1}{12}$(可用分数表示).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d(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2)=2v(NH3)        d.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
(3)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下列有关图象一定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
(4)相同温度下,有恒容密闭容器A和恒压密闭容器B,两容器中均充入1mol N2和3mol H2,此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中NH3的体积分数为a,放出热量Q1kJ;B中NH3的体积分数为b,放出热量Q2kJ.则:a<b(填“>”、“=”或“<”,下同),Q1<Q2,Q1<9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中学化学实验,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 25℃,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红色;若pH>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用pH计.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浓度来测定溶液的pH.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OH-△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中性,选择的方法是C(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Cu(OH)2固体
C.加热水至100℃[其中c(H+)=1×10-6 mol•L-1]
D.在水中加入H2SO4溶液
(2)现欲测定100℃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淡黄色,若用pH计测定,则pH<7 (填“>”“<”或“=”),溶液呈中性(填“酸”“碱”或“中”).
(3)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K+Na+NH4+SO42-NO3-Cl-
$\frac{浓度}{(mol•{L}^{_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酸性,试样的pH=4.
(4)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O的含量增大.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计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H>0△S<0,则在任何温度下△G>0,不可能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AC(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BCD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0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15mL量筒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制取NO气体: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HNO3,氧化产物是Cu(NO32,还原产物是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实 验 结 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_{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CO32-
C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色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H4+
D用干燥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该溶液一定含有钾元素,可能含有钠元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0.5LNaCl溶液中含有58.5gNaCl,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0mol/LB.1.0mol/LC.0.5mol/LD.0.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