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 | B. | 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 ||
C. | 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 | D. | 偏铝酸钠溶液与稀盐酸 |
分析 通过互滴的方法鉴别,说明加入顺序不同,反应的现象不同,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将碳酸钠滴入盐酸中,盐酸足量,开始有气体生成,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溶液,开始盐酸不足,转化为碳酸氢钠,没有气体生成,而后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现象不一样,通过相互滴加就可以鉴别,故A不选;
B.明矾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而氢氧化钠滴加到明矾溶液中,开始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不选;
C.无论如何滴加,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故C选;
D.KAlO2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中,开始稀盐酸足量,反应生成铝盐,而后铝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得到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将稀盐酸滴入偏铝酸钾溶液中,开始稀盐酸不足,会出现白色沉淀,随稀盐酸加入,沉淀逐渐消失,现象不一样,通过相互滴加就可以鉴别,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掌握化合物性质是关键,通过互滴进行区别的实质是反应物量不同导致现象本题,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产物 | 氢气 | 甲烷 | 乙烯 | 丙烯 | 苯 | 甲苯 | 碳 |
质量分数(%) | 12 | 24 | 12 | 16 | 20 | 10 | 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 |
B. | 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 |
C. | 实验室中金属钠不慎着火后,立马使用细沙盖灭 | |
D. |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④⑤ | C. | ④⑥ | D. | 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震荡静置 | 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 还原性:I->Br->Fe2+ |
C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该钾盐是K2CO3 |
D |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热水中璃球浸泡在 | 红棕色变深 | 反应2NO2?N2O4的△H<0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 | |
B. |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 | |
C. | 容量瓶盛过Na2CO3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 |
D. | 定容时读数仰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体积减半,则压强为原来的两倍 | |
B. | 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一定会变浅 | |
C. | 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 |
D. | 体积减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2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