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分析 (1)金属导热快,热量损失多;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先求出三次反应的温度差,根据公式Q=cm△T来求出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反应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根据实验的关键是保温,如果装置有能量散失,则会导致结果偏低,根据实验中用到的试剂以及实验操作知识来判断.
解答 解:(1)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铜丝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
故答案为: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中和热测定实验主要目的是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少,所以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故答案为: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5℃;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40℃,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0℃;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1.5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35℃;
三组数据均有效,其平均值为3.40℃;
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40℃;=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frac{1.4212KJ×1mol}{0.025mol}$=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
故答案为:-56.8 kJ/mol;偏大;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偏高,则温度差减小,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
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错误;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电离是吸热过程,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算过量,可以保证碱全反应,会使得中和和热的测定数据偏高,故E错误;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能量散失,所以测的数值降低,故F正确.
故答案为:ABDF.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热中和热概念、测定原理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I-、CO${\;}_{3}^{2-}$、ClO- | B. | Fe2+、H+、K+、NO${\;}_{3}^{-}$ | ||
C. | Ba2+、Na+、SCN-、Cl- | D. | Cu2+、Fe2+、Cl-、NO${\;}_{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氯化铜 | 氧化亚铜 | 氢氧化亚铜 (不稳定) | 氯化亚铜 |
颜色 |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 红色 | 橙黄色 | 白色 |
A. |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向阳极移动 | B. | 电解开始时阳极Cu 放电生成Cu2+ | ||
C. | 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 | D. | 随溶液pH升高CuCl逐渐转化为Cu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苯与溴水 | B. | 乙酸钠溶液与硫酸 | ||
C. | 甲苯与KMnO4酸性溶液 | D. | 甲酸溶液与银氨溶液水浴共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结论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
①氯水+1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 |
②NaBr溶液+氯水+1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 |
③KI溶液+氯水+1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