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总反应为:
3H2(g)+3CO(g)?CH3OCH3(g)+CO2(g)△H=-246.4kJ/mol
(1)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只改变一个条件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的转化率的是cd(填字母代号).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缩小容器体积 d.增加H2的浓度 e.增加CO的浓度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CH}_{3})•c{(CO}_{2})}{{c}^{3}(CO){•c}^{3}{(H}_{2})}$.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填“变大”、“变小”、“不变”)
(3)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3mol CO、1mol CH3OCH3、1mol CO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经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并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时的1.6倍.
问:①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v(逆)(填“>”“<”或“=”)
②平衡时n(CH3OCH3)=1.75mo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75%.

分析 (1)改变条件增大反应速率,可以采取加入催化剂、升温、加压、增大浓度等措施,且提高CO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不能只增大CO的浓度,否则CO转化率为降低,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3)①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增大,说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反应正向进行建立平衡;
②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时的1.6倍,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3mol+3mol+1mol+1mol)×$\frac{1}{1.6}$=5mol,结合差量法计算解答.

解答 解:(1)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不影响平衡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增加H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e.增加CO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CO的转化率减小,故e错误;
故答案为:cd;
(2)3H2(g)+3CO(g)?CH3OCH3(g)+CO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CH}_{3})•c{(CO}_{2})}{{c}^{3}(CO){•c}^{3}{(H}_{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frac{c({CH}_{3}O{CH}_{3})•c{(CO}_{2})}{{c}^{3}(CO){•c}^{3}{(H}_{2})}$;减小;
(3)①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增大,说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反应正向进行建立平衡,故v(正)>v(逆),故答案为:>;
②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时的1.6倍,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3mol+3mol+1mol+1mol)×$\frac{1}{1.6}$=5mol,则:
              3H2(g)+3CO(g)?CH3OCH3(g)+CO2(g)△n=4
开始(mol):3        3                    1              1
变化(mol):2.25     2.25             0.75         0.75    8-5=3
平衡(mol):0.75      0.75            1.75        1.75
故平衡时n(CH3OCH3)=1.75mol,
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为$\frac{2.25mol}{3mol}$×100%=75%,
故答案为:1.75mol;75%.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掌握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应用,(3)中关键是判断起始与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乙酰苯胺是常用的医药中间体,可由苯胺与乙酸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有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化合物密度(g.cm-3溶解性熔点(℃)沸点(℃)
乙酸1.05易溶于水、乙醇17118
苯胺1.02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6184
乙酰苯胺-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114304
合成:
方案甲:采用装置甲(分馏柱的作用类似于石油分馏中的分馏塔).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 苯胺、7.4mL乙酸,加热至沸,控制温度计读数100~105℃,保持液体平缓流出,反应40min后停止加热.将圆底烧瓶中的液体趁热倒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冷却后有乙酰苯胺固体析出,过滤得粗产物.
方案乙:采用装置乙,加热回流,反应40min后停止加热.其余与方案甲相同.
提纯:甲乙两方案均采用重结晶方法.操作如下:
①加热溶解→②活性炭脱色→③趁热过滤→④冷却结晶→⑤过滤→⑥洗涤→⑦干燥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b处水流方向是出水(填“进水”或“出水”).
(2)合成步骤中,乙酰苯胺固体析出后,过滤分离出粗产物.留在滤液中的主要物质是乙酸.
(3)提纯过程中的第③步,过滤要趁热的理由是防止温度降低导致乙酰苯胺析出,降低产率.
(4)提纯过程第⑥步洗涤,下列洗涤剂中最合适的是A.
A.蒸馏水      B.乙醇       C.5%Na2CO3溶液       D.饱和NaCl溶液
(5)从投料量分析,为提高乙酰苯胺产率,甲乙两种方案均采取的措施是乙酸过量;实验结果表明方案甲的产率较高,原因是方案甲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蒸出,促进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证明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制取氢气速率 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足量氧化铜
 B 证明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将锌片、铜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C 证明电极类型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以铝、镁为电极,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
 D 证明Ag+的氧化性比Cu2+以石墨为电极,电解0.001mol•L-1AgNO3溶液和1mol•L-Cu(NO32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氨是重要的氮肥,合成原理为:N2(g)+3H2(g)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3(g)△H=-92.4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在500℃、20MPa时,将N2、H2置于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0min内以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min)
(2)在10~20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
A.使用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物质的量
(3)第1次平衡:平衡常数K1=$\frac{(\frac{0.3mol}{2L})^{2}}{(\frac{0.25mol}{2L})(\frac{0.15mol}{2L})^{3}}$(带数据的表达式),第2次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45.5%;
(4)在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离出0.1molNH3达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K2等于K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反应2A(g)+B(g)?3C(g),起始时按5:2的体积比把A、B两气体混合后,充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之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为60%.(已知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求:
(1)A的转化率
(2)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平衡时压强与起始时相比,有何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
A用洁净的Pt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CO2、H2O与Na2O2反应是放热反应
C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SO42-
D利用一束强光照射明矾溶液,产生光亮的“通路”,明矾一定发生了水解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阳、阴离子分别是Fe3+、Cl-.若要用实验证明该阴离子是否存在,最可靠的化学方法是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存在Cl-,否则Cl-不存在.
(2)尽量用离子方程表达下列反应:
①中生成气体A:3Fe2++4H++NO3-=3Fe3++NO↑+2H2O.
②中生成溶液H:Al3++4OH-=AlO2-+2H2O.
②中产生的气体F遇氯气产生白烟:8NH3+3Cl2=6NH4Cl+N2
(3)若②中所用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当加入l0ml时开始产生沉淀,55m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0.03mol,继续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变,随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ml时沉淀的量降为0.025mol且保持不变,则原溶液中c(Fe2+)为0.15mol/L、c(Fe3+)为0.1mol/L、c(H+)为0.4mol/L、c(Cl-)为0.4mol/L.(若有些离子不存在,请填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纤维素的水解难于淀粉的水解
B.碘化钾溶液能使淀粉变蓝
C.多糖一般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D.用淀粉制酒精仅发生了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①CaCO3(s)═CaO(s)+CO2(g);△H=177.7kJ/mol
②C(s)+H2O(g)═CO(g)+H2(g);△H=-131.3kJ/mol
③0.5H2SO4(l)+NaOH(l)═0.5Na2SO4(l)+H2O(l);△H=-57.3kJ/mol
④C(s)+O2(g)═CO2(g);△H=-393.5kJ/mol
⑤CO(g)+$\frac{1}{2}$O2(g)═CO2(g);△H=-283kJ/mol
⑥HNO3 (aq)+NaOH(aq)═NaNO3(aq)+H2O(l);△H=-57.3kJ/mol
⑦2H2(g)+O2(g)═2H2O(l);△H=-517.6kJ/mol
(a)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①②③
(b)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_C(s)+$\frac{1}{2}$O2(g)=CO(g);△H=-110.5KJ/mol.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409.0KJ/mol

(3)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 160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生成N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9.6×1023或1.6NA(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